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泥巴路上的泥巴娃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委编办 吴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从山上看下去,那林中的四车道柏油路若隐若现,往返的车辆,或是离去也可能是归途。只有家乡的人们知道,路好了,回家的路再远,也近了。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仅仅从字面意思看,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确实如此。有村庄的地方就有人,人多了,就需要有路,水泥柏油马路,只能在黑白的电视机影像中一睹,家门口外的那条泥巴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孩子总是能在泥地里找到乐趣。

  记忆中,在老家路上的日子,就是踩泥巴路,玩泥巴,爬坡上坎,肆意奔跑的孩童时光。小时候,无论是去上学、还是赶集,与奶奶不同的是,我尤其喜欢下雨天,也尤其喜欢泥巴路。清晨,我走在这路上,晶莹的露珠会吻过我的脚丫子,凉凉的、痒痒的;脚踩在被水泡过的泥巴路上,软软的、黏黏的。我可以光着脚丫在泥泞小路上东踩踩、西跳跳,我也可以用泥巴做成我想要的各种各样的玩具,一个泥碗、泥房子、泥球都可以让我玩上半天。那个时候,尤其偏好的还是做一个泥大哥大,我就可以和远方的爸爸妈妈打电话……我也可以呼朋唤友,就着路边的泥巴三五成群开始泥巴大战,找到房前坡下的一块空菜地,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游击战,没有战术指导,也没有作战纪律,在路上抓起一把泥巴,压紧搓圆,对准目标,冲锋陷阵。衣服、头发自然是会脏的,奶奶也自然是会变成愤怒的奶奶。可是,谁又在乎呢?孩子的世界,玩才是第一要务。

  在充满欢歌笑语的童年里,路承载着肆意妄为的童年时光,也留下了艰难与离别的足迹。夏季汛期来临,河水暴涨,潺潺小溪变成洪流,小桥是会被淹掉的。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高兴地问爷爷是不是可以不用上学,可是爷爷告诉我“上。多认两个字嘛,长大了出门才不得走丢”。那个时候,爷爷总是在桥两岸,用打谷子的拌桶,再取一根竹竿,用力地划着拌桶接送我和小伙伴们上下学。过了桥,还得走路,往日可爱的泥巴也不再可爱。光脚上学,碎石与坑洼都会成为赤脚的人儿与大地亲密接触的粘合剂,一不小心就会摔个人仰马翻,惹来同伴哈哈大笑。学校外面的小池塘也成为孩子们洗脚的大脚盆,洗干净脚后穿上鞋子便能开启一天的学习时光。

  童年的时光里中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父母陪伴的成长。野孩子,亲近的是脚下的泥土、树上的知了、溪水中的鱼虾,父母是一个春节偶有的意外惊喜。于他们而言,泥巴路是连接家与远方,寄托乡愁与思念的纽带。村里有山有水,却没有经济收入,有资源有农业,却没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资源不能转换成为直接的经济收入,路成为限制村庄发展的桎梏。

  “要致富,先修路”。这条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理念,在2005年的时候给村庄带来了福音,混凝土路修到了家门口,小桥变成了有四个桥墩的高桥。路上再也看不见玩泥巴的孩子了,公交车满载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向着美好生活的方向驶去。

  告别了出门看天气,赶集靠走路,上学遇雨得光脚的时代,村里的人能出去,村外的人也能进来,村里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 父母回家了,村里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归来。在外务工经验,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理念。马路边上零星的“柑砖”树被串联成成片成片的果林,废弃的稻田被花团锦簇蜕变成为宾至客来的农家乐,往日的小溪被改造为垂钓戏水的乐园……乡亲们无需再背井离乡,就在自家门口,借着一方山水的庇爱,用辛勤的双手与对未来的憧憬耕耘着、奋斗着、收获着。

  时代的发展未曾停步,路的变化持续而深远。2016年,单向通行的混凝土路摇身一变成了四车道柏油马路,高铁桥梁路过了家门。那条满载着童年欢歌与父母乡愁的泥巴路,消失在了时代发展的进程中,路上再也看不见玩闹的泥巴孩子了,奶奶也不用再对着沾满泥巴的裤子叹息。村里的路越来越宽了,乡亲们的路也走越好,实现梦想之路越来越坚实。
发布人:每天咸一点点 发布时间:2019-8-14 14:56 收藏 阅读人次:3940

回复

1食野路人发布时间:2019-8-14 15:29

读者文笔细腻,我也有这种经历,但语言难以描绘出来,作者厉害!

引用 回复

2每天咸一点点发布时间:2019-8-14 18:30

谢谢 初次投稿 我也在学习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