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我家的“碾子兄”和“石磨弟”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宋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阳光明媚,艳阳高照,正值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收玉米、晒水稻。这几天我也回老家去了一趟,感受老家的自然风光,天然氧吧。回到家一切都是离开时的模样,未曾改变。碾子依旧在沉睡,身上还盖了厚厚的被子,石磨依然坚挺地站在那里,望着门口。

  碾子兄的回忆

  小时候就见碾子一直躺在地上睡觉,至今也从未改变。当时听爷爷讲,碾子以前每天是很忙碌的,因为这是他们小时候吃饭必不可少的工具,想要吃上香喷喷、白花花的大米饭,就要把水稻放进去用碾子碾碎,把稻壳和稻米分开。碾米的时候很辛苦,过程也很复杂,先要将晒干了的水稻放进去,然后开始转圈,中间转圈时不能过快或过慢,要把握好速度,太快了不仅人很累而且碾出来的米也不好。还有就是放水稻的时候,一次不能放太多,不然受力不均,会浪费。

  当时人多地少,每家每户就只能依靠地里种的庄稼维持生计,不像现在就业路途广,可以外出务工。当时的大米很珍贵的,也难得才能吃上大米饭,做饭的时候会放上红薯或者玉米粒一起蒸,有时候收成不好,只能吃玉米糊糊,哪像现在这样全是白米饭。碾子碾出来的米不能直接煮,还需要用筛子筛过,把米筛出来,这样才算是完成了。可谓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崛起,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碾子就逐渐的被取代了,先是少数人家买了打米机,人们觉得打米机用起来快还方便,而且打出来的米也更完整。渐渐的人们也就没有用碾子碾米了,以前是没有选择,现在人们有了其他选择就逐渐不用了。碾子就开始用来放东西了,不过之前还能看见他的模样。随着东西越放越多,被子越盖越厚,偶尔只能留一个头在外面了。

  现在看起来,还是小时候爷爷在碾子旁讲故事的回忆。

  石磨弟的回忆

  推开门看见满是灰尘的石磨,门外邻居家晒的玉米,不禁想起香喷喷的玉米饼。以前在家的时候,每到玉米差不多熟了,母亲就会去地里取一背篓玉米回来,然后我们一起把玉米粒一粒粒取下来放在盆里,当所有的玉米粒都取下来后,就要去把石磨冲洗干净。

  洗石磨很有技巧的,许久未用的石磨要先用棕扫帚先把干的灰尘扫掉,然后再用水洗,这样才洗得快和干净,磨心也要洗,要把上面一层磨抬起来放好再洗。

  石磨洗干净后就需要推了,这个全靠人力。一边推一边将玉米粒和水放进磨口,石磨在转动的时候,磨口上面的东西就会随着转动掉下去,然后碾碎。碾成浆的玉米就随着细槽流出来。在推的时候要始终往一个方向,不停地转圈,不能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这样就没有办法将玉米粒碾成浆。

  石磨除了可以将嫩玉米等碾成浆还可以将干的玉米、大米等碾成细末,粉蒸肉的面就是这样碾的。还有过年时候包的黄粑的浆亦是如此,看见这个石磨就想起了他生产出的原材料做出来的各种美食,现在虽然超市也有卖,也很方便,买回去热一下就可以吃了,但是吃起来找不到儿时的感觉。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石磨磨出来,再经过纯手工加工确实口感好。

  也正因如此,石磨至今很多人都在用,还有的用来做成了谋生的生计,石磨豆花等等。科技的进步,豆花机走进农村人的视野,豆花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用电毫不费力就可以将玉米等打成浆和细末,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自己辛苦点在石磨上慢工出细活,不过用的次数较以前相对少了许多,许多时候还是用的机器。

  石磨也因此“偷得浮生半日闲”不用日日劳累,尽管如此,我们回去还是很怀恋,记得他的辛苦,不忘传统手艺。不管经历多少岁月,石磨和碾子将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尽管身上盖了多层被子,仍旧是美好的回忆。他们身上承载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发布人:向阳花 发布时间:2019-8-16 17:33 收藏 阅读人次:1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