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精挑细选”的调查研究要不得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周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研就是要把党的部署与各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倾听社情民意、破解问题矛盾。严格意义讲,调研就是围绕某个特定主题,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总结反馈意见、提出解决办法的学习实践过程。但是,有些地方的调查研究却“精挑细选”,哪里问题少就去哪里、哪里群众满意度高就去哪里,嫌贫爱富、华而不实、回避矛盾……诸如此类的比比皆是。试问这样的调研有什么用,不仅没有了解到真正的群众意愿,也没有收到好的效果,不仅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肆意横行,更是浪费人力、财力。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只有调研的形式,没有调研的内容,这样的调研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精挑细选”的调研专门选路程少的乡镇、不选临界边远乡镇,专门选经济水平发展高的地方、不选经济落后的乡村……之所以出现这种调研,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调查研究。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忘初心。由于一些领导干部虚荣心作祟,爱“面子”,重形式、轻本质,如果调研搞得不够轰动,那么心里难免“过意不去”。到贫困村开展结对走访,也要把乡镇领导叫来陪同;到村搞一个慰问活动,没有乡镇领导陪同心里总觉得缺少什么;到村调研指导“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没有乡镇领导在场显示不出“领导权威”。于是乡镇领导干部即便在忙,也会悉数到场。这种只重形式,不追求客观事实的调研,明显就是政绩观错位的表现。因此,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尽量不去打扰乡镇干部的日常工作,不去经过特殊“包装”、精心安排的地方调研,选择矛盾多的地方去调研,了解真正的民生夙愿,时刻不忘初心,坚决抵制形式主义的调研。

  以人民为中心,用行动践行使命。一些领导干部知道为民服务,但那也仅限于嘴上,在实际行动过程中却总是推三阻四、畏首畏尾。调查研究本应该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所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眼不见心不烦”等心理作祟,绕道而走,即便看见问题也敷衍了事。长此以外,问题越积越多,群众诉求更为集中,谁都不愿触碰霉头,唯恐避之不及。反映次数多了,只要不闹大,领导去虚晃一枪,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那个地方问题再多、群众诉求再集中,都应该深入群众、走访民情,获取原始材料,为制定政策、造福百姓尽一份力。

  实地调研,才有发言权。“精挑细选”的调研,从本质上来看,跟“没有调查”相差无几。甚至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经常去“精挑细选”的地方调研,问题少、群众诉求少,就以偏概全、以点带面,所有地方都差不多,给制度出台、政策制定带来误导。调查研究就要亲自到现场调研,善于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倾听群众诉求,获取原始材料,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凭据。地理位置偏、发展受限、群众诉求多的地方,如果不去实地调研,根本无法知道怎么制定发展政策,不结合实际需求,精准施策如何能落实,更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调研工作当以人民为中心,广大党员干部当充分利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由内而外、发自内心地去调研。坚决不让私心左右自己,敢于面临一切困难,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辛苦路”,克己奉公,激发担当作为,走好群众路线,从心里摒弃“精挑细选”的调研。
发布人:大扑云 发布时间:2019-8-22 10:47 收藏 阅读人次:326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