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基层干部群众的“小欢喜”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 孙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电视剧《小欢喜》霸屏了影视圈,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焦点。剧中讲述了3对高三学生家庭一同备战高考的故事,将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父母陪伴的辛苦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摩擦生动地展示在电视屏幕上。其实,在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就是活生生的一出“小欢喜”。干部就是“高三学生”,为了答好“群众满意”这份“高考答卷”,也是付出了辛勤汗水,承受了巨大压力。而群众,只要看到“学生们”的真心付出,就会感到欣慰。但是,因为一些原因,群众和干部之间也会有矛盾,这就产生了信访事件。因此,只有基层党员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小欢喜”。

  加强学习是实现“小欢喜”的前提。“学如弓弩,才能箭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作为距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党员干部们,只有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弄清楚、搞透彻理论精神,跟上理论常新的步伐,补足精神之钙,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才能准确把握群众需要什么,才能真正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深入调研是实现“小欢喜”的重点。走进群众,到群众身边去,贴近实际,从满足群众诉求出发,群众需求什么就研究什么,疑惑什么就回答什么,关切什么就回应什么,把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成效进展说透彻,把群众的利益、实惠讲明白,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开部分群众思想上的“扣子”和“疙瘩”,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语言亲和是实现“小欢喜”的保障。俗话说得好:“理论变成家常话,党的政策才能传万家。”群众只有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党的政策理论传播才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基层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接地气”,多用客观事实说话,多用典型案例说话,多用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把道理讲实讲透,增进人们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做到通俗易懂,语言生动鲜活,使群众感到可亲可近、可学可用,为改善“干群关系”打好“地基”,使干部和群众成为“欢欢喜喜”的一家人。
发布人:梦铸轩 发布时间:2019-8-22 17:10 收藏 阅读人次:35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