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我与版画的“那些年”

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办事处 廖芷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打小就生活在西南的一个小县城里,这座县城说小也小,名字却很大一个,一般人可都叫不出来哩。它的名字叫綦江,是我无比热爱的家乡,也是中国农民版画之乡。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就不得不提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代表——版画。


  小时候,就听外婆说过,他们年轻的时候呀,有一批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去到了农村,给乡村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外婆说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搙起裤脚挽起袖子插秧的时候,田坎上会有一群人坐着,或是引吭高歌带动气氛,或是吟咏诗歌鼓舞士气,又或是拿着一大块木头板子,在上面画出大家在田间劳作的模样,回去后再用小刀刻出粗犷的线条,再用各色的颜料,一遍遍上色,干了以后就成了一幅幅好看的画作。外婆说,这她第一次看到有人会以这么多工序这样完成一幅画,觉得很好奇很新鲜也记忆犹新。这也是小时候的我对版画的第一印象:既大胆,又狂野,也麻烦。

  再后来,家里给我报了很多兴趣班,毛笔、书法、国画、舞蹈,这些都是我的爱好。得知妈妈私自给我报了版画兴趣班的时候,我特别不高兴,心想着外婆说过的工序,也太麻烦了,为什么不直接画一幅画就完了呢?妈妈什么也没说,陪着我去上了第一节版画课,一节课下来以后我竟然觉得很有趣。妈妈看着我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是綦江的特有文化,外婆会,妈妈也会,你也不能输给妈妈噢。而且它在妈妈小时候就已经走出国门去到世界上很多地方展出,也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赞美。”这也是我长大后对版画的第二印象:既热情,又诚挚,也有趣。

  长大后,在学校的美术课堂上,我又一次接触到了版画。这一次,不再是听妈妈说、听外婆说,而是真切看到了过往农民艺术家们亲自创作的作品,我才真正领略了版画这份特有文化的独特魅力。原先觉得麻烦的工序也变得有趣起来,先是在木板上画出你喜欢的画,所见所闻都能取材,只要你大胆地画;之后需要用小刻板或是电烙铁描出线条,然后就需要持之以恒一遍遍上色直到印出你满意的模样,最后自然风干后一幅完整的版画就算是完成了。这是我懂事后对版画的第三印象:既是传统,又在创新,也是传承。

  水中的鱼儿是可悲的,它生于水、行于水、乐于水,却将承载长河的圣物在举手投足间忘却。而鱼间的水是无奈的,只能在时间的缝隙里叹息,黯然流去。其实我们何尝不若鱼?生于水,行于水,乐于水;又若鱼,在举手投足间忘却水,忘却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很幸运,学习到家乡的传统文化,它贯穿于我的童年记忆,也伴随我走过青年时光,我将和綦江人民一同一如既往地支持农民版画的继承与发展。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9-8-23 15:33 收藏 阅读人次:4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