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四代人的笔记本记录着什么?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人民政府 刘其广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笔记本,每一个本子都记载着我们一段故事,即使是空白的本子也一样。曾经多少次,不经意间在某一个角落与我们从前的笔记本重遇,彷如走进时空隧道,过去与现在的自己重新相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感于共产党员网“一起走过70年,讲述光阴的故事”征集,我特意找到了从爷爷到孩子四代人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记录着我们家求学之路,记录着我们国家、我们家乡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步伐。

  一、 爷爷的笔记本


  爷爷出生在1927年,整个童年都在解放前的旧社会中度过。读书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奶奶一生都不认识一个字。爷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没有机会上学,据说只靠给私塾打杂时偷偷地认识了些字。新中国成立后,爷爷终于有机会参加到政府组织诸如“扫盲运动”的教育活动。那时候,扫盲学校主要以教识字为主,学生测验合格后会颁发识字证书。爷爷跟很多人一样,新中国成立初期便摘下了文盲的“帽子”。此后,爷爷还通过政府提倡的“农闲多学、大忙停学、不忙复学”,不断增长知识,即使被任命为我们村第一任支部书记后,也坚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爷爷学有所成,记得以前我们家喜庆的对联全部是由他亲自创作和执笔的。爷爷留下来的关于读书求学的东西不多,而我能找到他上世纪60年代的笔记本实属是幸事。这个笔记本,现在已经充满岁月的痕迹,破旧得发霉发黄,但是在模模糊糊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60年前,爷爷那一代人读书求学的缩影。

  二、 爸爸的笔记本


  到了爸爸这一代,他们参加的教育比爷爷那一代正规多了。60和70年代,学制是固定的:小学5年制,初中和高中都是2年制。那时候入学年龄都是偏大的,爸爸8岁入读村里的小学,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早入学的。在我们村的学校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镇上中学给爸爸留了高中的名额,但由于家里拮据,所以上学生涯就结束了。爸爸在7个兄弟姐妹当中已经是最高学历的了。那个年代,我们镇上读高中是非常稀少的,大学更加是凤毛麟角。妈妈由于在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肩负着家庭很多的重担,经常要背着小妹妹去上学,所以,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而学习过的科目只有语文、政治、算术和常识等。妈妈兄弟姐妹中,学历最高就是二舅舅,在镇上的中学读了高中,其他不是初中就是小学。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求学故事,现在,爸爸拿着这个初中时用过的小本子,跟妈妈一起给我讲当年求学的故事。转眼47年过去,一下子好像回到了当年校园里,正襟危坐地听着老师们在上课。

  三、 我的笔记本


  1994年开始读学前班,一直到2012年大学本科毕业,我一共有整整18年读书之旅。在漫长求学生涯中,曾不知多少次,看到作业本就发呆,害怕写作业,跟很多小伙伴一样向往着课外空间的多姿多彩。多年后发现,原来在那些单行格、田字格、几何格上写作业也回味无穷啊。有心理学家说过,气味给人的感觉是留存得最久远的。现在,重新打开小时候的作业本时,那种亲切的味道,感动得自己热泪盈眶。对比爷爷、父母他们那些年代,我们这一代真是幸福极了。我们兄弟姐妹三人是幸运的,记得小学时候,虽然没有家财万贯,却有着十分支持和重视我们读书的父母。我们三人都从村里的小学读到区里的中学、城里的大学。在我们村里,考上本科的人不多,我们三人接连考上了本科大学,在村子里一时传为佳话。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记得课本上经常提到“科教兴国”,没有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根本就没有我们如此平坦的读书生涯;没有中考那年的“扩招”政策,就没有我的高中;没有国家贫困助学,就没有我们三人的大学岁月。每每想起,心中对党和国家总不忘怀感激!

  四、 新时代的笔记本


  来到今天,孩子们的高科技笔记本,记录着新时代中国教育之路的腾飞。作为农村的孩子,此前我们家从来没有人上过幼儿园。到了孩子这一代,他们早早就进了当地的幼儿园,上着各式各样的早教班。整个村子的人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他们的求学之路送上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越来越多,教育形式层出不穷,网上、网下教育齐头并进,国内教育、国外求学互相补充,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的结果、是社会教育意识的提升、是人们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当下,孩子们的笔记本已经发展到多媒体互联网的高科技,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教育高科技已经走进平常百姓家。时代在快速发展,教育在不断进步,我们年轻一代正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发布人:12371网友fyjypq 发布时间:2019-8-27 08:46 收藏 阅读人次:8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