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基层“伪创新”的“破冰行动”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道办事处 罗缘琦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开拓创建、推陈出新,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就是要不断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实现行动上的“突围”,突破现状、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创新往往与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是激发澎湃动力的强大引擎,改革是创新的顶层设计,创新是改革的基层路径。基层创新则是改革措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改革成效凸显的“第一公里”。但现实中的基层创新似乎在“落地”这一动作上总是完成不到位,文必见“创新”、言必称“创新”、行必举“创新”,就是做不到让群众“耳目一新”。群众失去获得感,再多的创新也只能是“伪创新”。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基层的“为创新”“唯创新”导致了“伪创新”。迎合上级“为创新”。与上级对标对表是基层工作的路径依赖,上级好创新,基层必须口味统一、品味合一,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入耳入眼,但未入脑入心。“为了谁”的出发方向都错了,怎么能指望抵达目的地。上级讲创新,基层必须层层传达。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精神是基层形式主义的惯常表象,基层干部作为“传话筒”,让创新口号喊起来震天响、动起来轻飘飘。其实这也无奈,“留痕主义”让创新也难逃其害。上级要创新,基层必须层层上报。上级检查创新工作情况出现不进现场进会场、不看成效看汇报,真正创新成效如何,最有发言权的人民群众总是处于“失语”状态。硬套文件“唯创新”。创新始于顶层设计,成于基层落实,但是基层的实况让“创新”二字只能浮于表面。无能创新,“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创新能力往往被上级“高估”,很多创新举措都超出了书记的承接范围,心有余、力不足。无心创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方面沉重的基层负担导致基层干事创业激情不足,另一方面党建不足导致出现党组织软弱涣散,干事创业的担当不够。无地创新,“创新”是一个需要一竿子插到底的工程,但是有时候来自于上级的创新举措在基层往往找不到“试验田”,播不了“创新种”,自然结不了“成熟果”。有名无实“伪创新”。“创新”是推陈出新,相对于“守正”,更需要勇气、更需要本领、更需要担当,有时候不是短时间能出成果,需要层层推进、久久为功。但在创新工作实施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风吹树梢动,雨过地皮湿”等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现象,导致创新无长效、无实效。

  基层创新是改革的基本路径、重要方法和强劲动能,对推动顶层设计落地、提升改革实效大有裨益。基层创新当从“新”字着力,破除基层“伪创新”,让创新落地落实。心中常怀民,让创意“走心”,破除“为创新”。创新的目的自上而下都应该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多扪心自问,问问这项创新措施有无利民之处;多登门讨教,问问这样的创新成果有无群众需求,以“获得感”为标尺,让创意走心、创意为民。脚下多粘泥,让新路“可行”,破除“唯创新”。工作措施是创新落地落实的抓手,多下地调研,了解基层实况,让措施“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多下地实践,到基层、到农村、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是创新的主战场,人到、心到、情怀到。一竿插到底,让政府“守信”,破除“伪创新”。基层最怕“半拉子”工程,费钱、费力、费感情,久而久之让人民群众产生一种看热闹的心态,让政府失信。基层干部要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让创新措施一竿子插到底、立竿见影。
发布人:12371网友fvmqzt 发布时间:2019-8-30 08:49 收藏 阅读人次:2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