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家乡那口有温度的老井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人民政府 刘其广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家旧居前有一口上百年的水井,村里的人一直都亲切地称它为“水井头”。“水井头”是我们村子里的地标之一,占地约16平方米的正方形,井口约1平方米大,井深约5米,中间宽两头窄,井上铺着泥红色的碳胶,四周用咸水石或砖头围起来供人乘坐。该井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冬暖夏凉,养育了村里祖祖辈辈很多代人。“水井头”陪伴和见证了村子的时代变迁。

  从“挑水”到“自来水”。小时候,我们家乡还没有自来水,附近村民的生活用水大都靠这口老井。听爸妈回忆说,以前,他们每天挑水都跟邻居们比早,天还没亮就拿着扁担和两只带有绳子的水桶,用娴熟的打水技巧,打满水回家就踏实地开始新的一天。村民打水时,经常相互开玩笑,相互比打水速度,时常发出阵阵欢声笑语。这种乡土人情是“水井头”上特有的,现在回忆起也很有温度。上世纪90年代,政府的为民工程——村村通自来水,让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自此以后,人们不用为吃水弄得满头大汗了。但是,现在哪一天停水了,人们还是会争相去挑水,期间不经意就会重温起以前的相互之间趣事。

  从“手洗”到“机洗”。记得90年代,我们兄弟姐妹三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早上起床可忙了。妈妈到市场(我们村里俗称“市头”),我们“小鬼当家”,分工合作,通常哥哥和我负责煮早餐,而姐姐负责清洗全家人的衣物。姐姐每天6点多就到“水井头”“霸位”,用一个洗衣盆和一个水桶成功占领“阵地”后,把衣服摊在水井地上,洒上洗衣粉,用“衫擦”擦了一件又一件,最后就要“打水”过水,整个过程非常娴熟。那时候的早上,水井上都会非常热闹,由于地处村里中心地带,行人经过这里时都会停下脚步,谈论着今天市场有什么便宜货、村中有什么新闻;小朋友和老人们端着碗坐在水井上的石凳边吃早餐边凑热闹。2000年以后,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洗衣机开始普及到千家万户了,为人民带来大大的便利。“水井头”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现在,它依然在这里等候着有和服务着有需要的人。

  从“旧风”到“新风”。小时候,我们结队成群到“水井头”洗澡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夏天时,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会错峰约上三五伙伴,拿着水桶、穿着裤衩就在“水井头”上洗澡。这个洗澡过程一般要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洗澡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个节目、一种乐趣。晚风吹来,会冷得浑身颤抖,这时有人会带头打上一桶水在头上冲下去,大叫一声“爽”!另外的人不甘示弱,不约而同地跟上,顿时,“水井头”热闹起来。有的村民在干农活回来时,会在大白天穿着裤衩洗清洗起来。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们的村风民风逐渐文明起来,再没有人大白天在井上洗澡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小心翼翼地打水上来,喝上几口或者洗个脸。

  从“农村”到“城市”。随着改革开放,人们越来越富裕,到城市买房子成了一种时尚。村里的人逐渐地搬迁到城市里居住,村子里变得安静起来,昔日的熙熙攘攘鲜有出现。但是,外出的人,总会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有所牵挂,总会带有乡愁。而乡愁的载体,肯定有它——“水井头”。这口老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论时代怎变,它依然守护在这里,带有母亲盼望外出游子回家的期盼。外出的村民在逢年过节、婚姻喜庆等时间回到村里来,总忍不住会走到“水井头”上,借上个水桶,用熟悉又生疏的技术打起水来。当尝到那种清甜带有淡香的独有味道时,发现,原来一切都没有变。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
发布人:12371网友fyjypq 发布时间:2019-9-3 08:46 收藏 阅读人次:319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