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求主题教育中“形式主义”最优解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委办公室 陈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评估工作正在进行时,要警惕“痕迹”管理,回潮的文山会海问题,引发基层奔波于此、疲于应付、降低效率,影响群众联系。力求破解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加速度,当要牵住考察“牛鼻子”、打好改革“攻坚战”、贯通转型“最后一公里”多措并举落到实处。

  牵住考察“牛鼻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领导干部要“俯下身子”“抓”典型,而不是“造”典型。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将狠抓落实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的八项本领之一,首先看看基层先前做了什么,现在需要什么,精准治理才能把问题“瞄准打靶”。另外,要避免陷入“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怪圈,把督查考核计划数量降下来。对此,基层干部“挑起担子”作表率,“白+黑”“5+2”“8+X”的增减是体现基层干部是否减负的衡量标准。以前上级党委抓党建会议落实情况,备查单位复印装盒送材料“跑断腿”。但现在从常态化抓落实,不搞突击、工作人员不用连夜加班,因为数据就在纪实平台里,考察部门就可以随时看、及时纠。与此同时,人民群众要“挺起腰杆子”强监督。政府工作落不落实,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深化简政放权,办事只让群众“跑一次”到“让数据跑路”的政务服务工作中心,政务服务网实现“全网通”“办事通”。 

  打好改革“攻坚战”,重整行装精准发力。不仅要“出铁拳”破除基层沉疴积弊,还要“施重典”覆盖基层千线一针。基层问题常年累积,涉及层面广、牵扯部门单位多、问题发展深,“牵一发而动全身”,减负应找准病因之根,坚决杜绝运动式整顿。当前以深化机构改革为契机,进行机构的撤销并立、更名及内设机构增减等,规范合理调整职能建设,开展专门课题攻关,综合予以施策,问题逐步进行化解。此外,涉及到机构与人员匹配呈现“倒金字塔” 配置,要“用猛药”遏制基层问题变样。特别是“随意下指令”“权力任性”的官僚主义做派,往往催生层层发文、级级开会的形式主义做法。更要杜绝“越减越负”,领导要带头担当负责,破除“多头领导”“长时间借调”的体制弊端,梳理“岗不对人”现象,完善权力清单,厘清工作职责,及时整改落实,才能从上而下真转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的基层干部队伍。

  贯通转型“最后一公里”,减负不能减质。“基层减负年”一片叫好声,减负势在必行,但也不能随意任性。要注重实效,莫让形式取代实质,不能以“减负”为借口,认为一些工作可以自己肆意曲解、偷工减料。如一些“走程序”“一阵风”的活动督导、观摩、检查等工作,杜绝被调研单位预先写好草稿,闭门造车的“论证式”调研,此外,不要让痕迹取代实际,要重“绩”留“迹”更要留“心”。由于基层工作过度留痕就是形式主义的滋生产物,不仅消磨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耐心和时间,还隐匿了部分过度依赖考核的“磨洋工”问题。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落实的过程中过度解读政策、自行立规,任意从中央的“十条”增加到省市的“二十、三十条”。要张弛有度,莫让速度取代效率。中央的精神带来的是政策引导、精神思潮和动力,推进应是螺旋向上,创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发展共同目标,不能一味要求工作时间,“白+黑”“996”模式挤压基层人员的生活,会牺牲工作的进取心、愉悦感、成就感,拉低工作效率,切勿继续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法令基层承受形式主义之痛。

  “基层减负年”应时而生、切中痛点、直指病灶,向繁琐的无谓工作说“不”,为务实的工作作风“撑腰”。主题教育评估成果时还需要严格把控,第一批单位要抓好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以上率下,真正把要求落实落细,让更多干部“轻装上阵”,成就干事创业的崭新气象。


发布人:不忘初心的mirror 发布时间:2019-9-9 12:23 收藏 阅读人次:5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