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用好驻村“五勤”法 练就扶贫“绣花功”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 刘璟颢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年,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需下一番‘绣花’功夫。”作为驻村干部,我们务必托起使命重担,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立下愚公移山志,不畏难、不怕苦、不懈怠,切实做到眼勤、耳勤、口勤、腿勤、脑勤,精心练就“绣花功夫”。

  “眼勤”,观六路。“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驻村干部初来乍到,要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必须勤于观察,以此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进到农户家中,观察是否有粮食、是否有水喝、是否有换洗衣服和床铺被褥、是否房屋破旧(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家庭成员皆缴纳合医、是否娃娃因贫辍学等。勤于观察还要与善于思考相结合,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驻村帮扶水平。

  “耳勤”,听三方。驻村帮扶要能够“通天线”“接地气”,工作开展既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又紧密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做到勤听勤学、入耳入心。一要勤听上级要求、指示,对标对表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做到“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步调一致不“走样”;二要勤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掌握帮扶对象思想动态,为驻村帮扶靶向精准打下基础;三要勤听专家“传经送宝”,勤于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努力增长才干,提高为民服务本领。

  “口勤”,常沟通。“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常沟通才能知道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才能防止不顾群众实际,“一会儿搞养殖,一会儿搞种植”,使其无所适从,从而失去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常沟通才能激发群众积极性,激起他们致富的信心,主动作为摆脱贫困。“沟”是方法,“通”是目的,要敢于、善于同群众沟通,用耐心、诚心倾听群众声音,有的群众因病致贫,有的因学致贫,有的因懒致贫,唯有同他们拉好家常、打成一片,才能寻到真因、施出准策。

  “腿勤”,多跑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驻村工作不是“做客吃酒席”,必须坚持勤跑腿、多跑路,用心去走村串寨,用情去进家入户。驻村干部要当好群众的“跑腿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做群众贴心人,为群众办实事,把点子落实在行动上,把措施落实在解决问题中,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

  “脑勤”,拓思路。驻村工作任务艰巨,但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吃透各项政策、落实帮扶措施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勤动脑筋、学习借鉴、拓展思路,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在产业发展上寻路子,努力解决村寨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这一根源性问题,激发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能力,提高非贫困户参与村寨建设积极性,让全体村民稳步增收致富,生活越来越美好。

发布人:花溪组工信息 发布时间:2019-9-9 14:55 收藏 阅读人次:307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