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父亲的湖东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谭谦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952年秋,因工作需要,25岁的父亲从湖北武汉市武昌县(今天江夏区)灵港小学调到郑店乡洞山村的湖东小学,任校长一职。

  说是小学,其实只是由一座破败的寺庙简单收拾而成,寺庙的西面是碧波千倾的三门湖,因此而得名湖东寺,解放初期改成小学后便叫湖东小学。

  小学坐南朝北,墙壁全部由青砖砌成。它的建筑风格有如明清时期的江南民居,有厅有房有天井,大厅的正中还供着一米多高的铁质如来佛像,每逢初一十五周边的村民都会前来祭拜。遗憾的是,1958年,这尊佛像被一朱姓老师硬是送去“大炼钢铁”了,父亲因极力阻止而被冠以“白旗校长”,朱姓老师却成了“红旗老师”。谈起这段小插曲,父亲淡然一笑,真应了那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小学的格局依庙而设,左边上下两厅分别作为男女职工寝室,中间的小天井作为厨房,最右边的三间平房作为办公室,办公室前的院子里常年鲜花盛开,空气非常清新。

  父亲初来时,湖东小学只有一二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后来慢慢扩大到六个年级,共150多个孩子。学校教职员工连带父亲一共才八个人,由于人员缺乏,所以办的是复式班。也就是一个教室的不同方向分坐两个或三个年级,比如老师教一年级的学生时,其它年级的学生便看书或写作业,等老师将一年级的备案课程讲完后,再转头来教二年级,如此反复。

  父亲虽然身为校长,但吃、住、办公都和普通职工一样,报酬也相当微薄。一开始是每月一点大米,几年后才开始发薪水,每月是24万元。解放初期的一万元是现在的一元钱,24万元等于24元钱。

  当时坊间有句民谣:“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烧火又剥葱,一点不轻松。”不仅如此,每逢寒暑假,父亲都和其它的教职员工一样,带着学生去田间地头参加义务劳动,名曰勤工俭学。

  洞山村民风纯朴,村民们都对父亲非常尊敬,麦收时节,寝室里总有不知是谁送来的香喷喷的白面馒头,父亲说那馒头真好吃,他一口气可以吃三四个,吃了人家的东西也没啥可回报的,所以,每逢过年或哪家办红白喜事,父亲总会送上亲手写的对联聊表心意。

  那时一个星期上六天课,父亲星期天却很少回家,因为没有公交车,50多里羊肠小路全靠步行。如果天不亮就开始动身的话,回家正好赶上吃午饭,放下筷子又得赶紧往回赶,到学校的时候已是星光满天。那时都还没通电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母亲担心父亲路上出事,从父亲出门时起,她的心总是吊在嗓子眼里。每逢农闲时节,母亲都会来到学校,无偿帮着烧火做饭,打扫学校卫生。

  这样的工作环境父亲任劳任怨地一干就是8年,直到1960年的春天,湖东小学并入金星小学,父亲才调到离家稍近的普庵中学工作。

  湖东小学的学习环境虽然简陋,却从这里走出了很多栋梁之才:武汉大学教授任珍良,前政法委书记茅昌年,湖北省文教厅副厅长杨甫念等。这,也是父亲最引以为自豪的,只要一提起他的这些学生,父亲便笑眯了眼。

  时光荏苒,一晃50多年过去了,退休后,父亲曾带着母亲回到湖东小学,只可惜因无人看管,湖东寺已于1968年的时候被拆除了,父亲倍感遗憾,他常常追忆那段流金岁月,那山,那水,那些纯朴的村民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时常出现在他的梦中。

发布人:莲心 发布时间:2019-9-12 14:44 收藏 阅读人次:306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