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奋进路上 能多“做事”即“心安”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这是谢觉哉先生1950年在写给儿子谢子谷、谢廉伯的信中所附的一首打油诗。在这首诗的前面,谢觉哉先生这样写道: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这里的“焦官”,是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谢老的意思是当官如果为了挣钱,天下则大乱;当官如果不是为了挣钱,天下就大好。不为“挣钱”,只求“做事”,能多“做事”即“心安”正是共产党人为民“实干”的体现。

  谢老当时是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内务部部长,但他称自己为“焦官”。他这样的职位,在很多人开来,完全是个了不得的“大官”“肥官”。就算不说“钱”的事情,只要在原则范围内稍微打句“招呼”,自己两个孩子“离开乡下,到城里工作”的愿望也就实现了。但是,谢觉哉先生对此不但没有答应,还连儿子到北京看望他都拒绝了,理由是“刻下你们很穷,北方是荒年,饿死人,你们筹路费不易,到这里,我又要替你们搞住的吃的,也是件麻烦事。”这真应了万伯翱说其父亲万里同志那样,“朝中有人难做官”“朝中有人难回京”。

  本来,“朝里有人好做官”,是封建时代的老话题,也是旧中国官场腐败的一个缩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并不是危言耸听。“朝里有人”,就是说在官场中有自己的亲戚朋友;“好做官”即是仗着亲戚朋友的“关系圈”而得到不同程度地提拔重用等。这在腐朽的旧中国来说,那是官场常态,不再认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用人都是“唯才是举”,彻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老规矩”。像谢觉哉先生这样的“大官”,在后来回湖南老家的一次家庭会议中,还郑重表示:你们千万不能以为是我的亲属而有丝毫的优越感,那会要碰得头破血流的。

  是的,仗着“朝中有人”,就肆无忌惮,那是极端不正的家风。在这样的“家风”吹拂下被碰得“头破血流”的,确实也不是少数。“不能以为是我的亲属而有丝毫的优越感”就是“朝中有人难做官”最通俗的解释。据载,毛泽东同志“进京”后,有几位湖南老家的叔侄到北京看望他并直接问:“我们的官怎么封?”毛主席耐心地给他们讲,说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不讲“封官”了,大家原来干什么还是回去干什么。本家有人做了大官,大家都要沾光受禄,那是封建时代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面前,是行不通的。

  像谢觉哉先生这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可以说居功至伟,但对家人、朋友的请求,他们基本都选择了“冷漠”。难道在伟人眼里,亲情友情都如此“淡泊”吗?非也!他们的“淡泊”实际上是一种无疆的“大爱”,是对人民群众无比的深情。相反,在和平年代,部分领导干部反而要去千方百计建立自己的“圈子”,把自己的权力弄得盘根错节,以为“坚不可摧”。这样的高层干部来说,不是多“做事”才“心安”,而是用无数的“圈子”圈得自己无法“心安”。

  “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平实的语言中,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党和人民日夜操劳的画面。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本职岗位的“做事”上,将“挣钱”与“照顾”家人的“私欲”彻底摒弃。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传承像谢觉哉先生这样的优良家风,以多“做事”为奋斗目标,把纪律挺在前面,那就会“半夜敲门心不惊”。在奋进的路上,只有为党为民多“做事”,那才能使自己“心安”理得,那才能使事业兴隆,人民安康!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19-9-16 09:08 收藏 阅读人次:2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