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二姥爷和他的“竹箩筐”

四川省简阳市望水乡人民政府 王小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秋节回老家一趟,不经意间看到邻居家的一位老大爷坐在坝子里熟练地编织着一条条薄薄的竹片。在他的旁边,几对已经编织好的箩筐,正放在太阳下晾晒。看到这样的场景,勾起了我孩提时代的回忆,尤其是二姥爷和“竹箩筐”的故事。


      小时候,我家生活非常穷,父母为了讨生活,不得不早早丢下年幼的我,出远门打工去,于是我便成了二姥爷的常客。二姥爷很小的时候就跟人学会了竹编手艺,刚开始只能编织一些简单的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二姥爷能够熟练地编织箩筐、竹帘、簸箕、扫帚等,当然坏了修补也能轻松解决。后来二姥爷就专门编织箩筐、簸箕,并拿到镇上去卖,一干就干了40多年。

      在农村,竹子很常见,这东西生命力也强,于是有手艺的人,就会用竹子编织箩筐、竹篮、竹席、簸箕等,手艺好的,还会把这些竹制工艺品拿出去卖,以贴补家用。二姥爷的手很巧,一根根平平无奇的竹子也总是能在他的手里变成坚实、品质优良的手工艺品,二姥爷巅峰时期,还有商贩子上门找他做,批发他编织的工艺品。

      小时候,二姥爷家总是非常热闹,有很多人来串门,有些是上门让二姥爷编织箩筐的,有些是上门学艺的,有些是到院子里闲聊的,而我总是喜欢热闹的地方,在他们中间来回跑着,时不时跑到二姥爷旁边,盯着二姥爷看,看着二姥爷变化莫测的双手在箩筐上来回“摇摆”,半天都不会觉得腿乏。有时候二姥爷好像发现我在看一样,便有意放慢速度,偶尔还会自言自语道:“别看这箩筐个头不大,但这里面有大学问!比如,这编筐的竹篾子削得那么细那么薄,可是为什么就是不易折断呢?”我也不懂是什么原理,只是傻傻地笑。二姥爷又自发地说:“竹子本身就有韧性啊。”

      编织箩筐用的毛竹,会在制作前用盐水浸泡一下,这样才能让箩筐耐用一些,二姥爷每年编织的箩筐几乎都会被哄抢一空,不会在家里出现堆积如山的情形。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机械化农用具,二姥爷编织箩筐也少了,当然年轻人也没有几个去学这种传统手艺了。

      看着房前屋后的竹子,突然间发现它们远离热闹的喧嚣,舍弃了都市里的繁华,笔直挺拔的躯干,青翠而不沾一点杂色的身影,成就了竹林的一抹亮色,又仿若置身高阁的学士,也像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下里巴人,清冷孤傲却也粗犷豪放,每当遇见时,都仿若多年未见却神交已久的知己老友,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体己话。

      看到竹箩筐,就会想到二姥爷。不论什么时候回到老家,我都会去埋葬着二姥爷的那个竹林,在那里待一会儿,置身于翠竹的清香中,心神宁静,不惹尘埃,依稀仿佛还能听到,二姥爷一边编着竹箩筐,一边对我述说着的记忆中的故事。

      虽然现在在农村还能看见竹箩筐,但大多都不是传统手艺编织,即便有,一个乡镇也仅有那么几位老人会编织。竹箩筐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退出历史舞台,但它陪伴农民的那些年将会被人们牢记于心。
发布人:王小强 发布时间:2019-9-16 11:55 收藏 阅读人次:408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