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回家的路 七十年

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组织部 黄涤菲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的老家在天津市的郊区农村,七十多年前,北京的钢铁厂到周边省市招工,我姥爷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身材魁梧、为人忠厚,很顺利地被录取当了工人,带着我姥姥到北京落了户,后来又有了我妈。俗话说,故土难离,自从来了北京,春节回老家探亲就成了他们的念想儿,也成了我家的传统,我们回老家的路也一走就是七十年。

  火车加牛车,一昼夜。我妈回忆说,她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回老家,那是五十年代末,寒冬腊月的京津一带滴水成冰,才记事的她就要跟着我姥姥姥爷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辗转七八个小时,天大黑的时候到达杨村火车站,而我太姥爷则会从家里套上一架牛车,车上放一床棉被,到火车站接上这星夜兼程的一家三口。牛车还要在吱吱呀呀的声音中逛荡到半夜,才能远远望见老家那低矮的院墙和土坯房。我妈说到现在都记得老牛车那吱吱呀呀的声音和沉重却不暖和的大棉被,每次在回老家的路上都会冻得一边打哆嗦一边哭鼻子。这时候,姥爷就会给她讲开国大典那天,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拽着氢气球,听毛主席讲话的故事。

  公交换长途,大半天。大概九几年的时候,姥爷已经去世,我妈在医院工作,每年春节几乎都在病房值班,所以回老家过年的规定动作就由姥姥带着我这个“拖油瓶”来完成。我家住在北京西郊,回老家那天需要凌晨五点起床,倒上三四趟公交车由西向东横穿北京城,赶到位于东郊的长途客运站坐每天唯一的一班长途车,虽然要在车上颠簸五六个小时,但是下车再走几步就能进院儿了。姥姥心疼村里的亲戚们,每次回去都要带上城里才有的各种熟食、点心,而十来岁的我就成了拎东西的主要劳动力。回老家的长途车只有这一趟,每年春节前这一班车上都会出现一位气喘吁吁的老太太,带着一个拎着大口袋一脸不情愿的小丫头。这时候,长途车的售票员阿姨都会爽朗的笑着和姥姥打招呼:“大妈,又回老家过节啊,今天保证把您娘儿俩送到家门口!”

  自驾跑高速,两小时。2008年,我的孩子快三岁了,我们也买了私家车,回老家不用再赶火车、赶长途,时间安排可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了。这一年的春节,我们一家老小自驾回老家过年,车子跑在平坦通畅的高速公路上,爱人专心致志地驾驶,孩子在车里一边玩玩具一边被我妈逗得咯咯笑,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手里拿着给老家的孩子们准备的红包。村里的生活已经十分富足和便捷,我小时候要扛回去的那些罐头、熟食和糕点,再也不是稀罕物。后备箱里放着的几瓶二锅头,也只是我们作为“北京亲戚”给老家的长辈们带去的一份情怀。两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坐在老家的热炕头上,长辈们交流着养生诀窍,我们这一代聊着即将召开的奥运会,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玩儿成一团。

  地铁连城际,二十分钟。最近一次回老家是今年4月份的一个周末,此行目的是为了到家附近的购物广场逛街。这次我们选择了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搭地铁到北京南站,不用出站就能接驳到城际列车,从早上六点多到晚上九点多,每二十分钟一班的城际列车让去到另外一座城市如同本地通勤一般快捷。上车坐定后,我给在老家的表弟打电话说:“二十分钟后出站口见!”列车平稳地行驶,我看着车厢里的LED显示屏,显示时速到了了每小时320公里。二十分钟后我们如约碰面,一起逛到尽兴。回到老家的院子里,原来的老宅子已经翻盖成现代风格的庭院,花架上的紫藤正在萌发,村里完成了煤改气的清洁能源改造,锃光瓦亮的燃气炉取代了黑黢黢的煤火灶。和我表弟聊天得知,他家的工厂获得了市级先进企业的称号。
发布人:12371网友0rbnbl 发布时间:2019-9-18 10:55 收藏 阅读人次:8335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