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文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switch_blind!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首页
党建
组工
榜样
服务
互动
课堂
专题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学习心得
“下党群众”的“最大幸福”
北京市昌平区《天北党建之窗》编辑部 吴长波
共产党员网来稿
分享
打印
纠错
请先登录
x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9月18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见到了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福建寿宁下党乡亲刘明华和王光朝,以及陪同他们前来央视参加录制农民丰收节节目的吴通华。
2019-9-19 15:13 上传
下载附件
(976.58 KB)
(从左到右:吴通华、王光朝、刘明华)
故人相见,欣喜不已!听他们讲那下党的故事,更是感慨不已!
1987年,下党建乡时,刘明华任乡党委副书记,吴通华是乡中学教师,笔者是乡文化站干部,王光朝是下党村农民。我们4个,除了刘明华,都是土生土长的下党人。
见了面,寒暄一番之后,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故事上来。
刘明华说,习近平总书记曾“三进下党”,对下党人民一直非常关心,对下党的扶贫工作十分关注。现在下党人民抓住国家精准扶贫的大好机遇,落后面貌得以彻底改变,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就觉得应该及时向总书记做个汇报,好让总书记放心。
想到就立马去落实。他先到王光朝开的幸福茶馆,把想法告诉他,当即得到了支持。于是,他们开始商量如何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以及以什么身份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通过商量,他俩觉得应该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下党时,参加接待的几位老同志都叫上,以“下党群众”的名义,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这,就是“下党6名群众”给总书记写信的初始经过。
刘明华说,下党刚建乡时,是无通乡公路、无自来水、无民用电、无办公场所、无财政收入的“五无乡”,人均收入不足200元,而今人均收入达到了13000多元,翻了60多倍。自己当年刚到下党工作时,白天办公在祠堂,晚上睡觉在祠堂,照明点蜡烛,出行走山路。如今的下党,新村高楼成排,街道宽敞,商铺林立,旧村通过改造成功入选“中国乡村旅游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建乡时无公路,如今有5条通乡公路与外界相连;曾经无民用电,而今一天24小时都有用不完的电——这些在当年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全都梦想成真了。
王光朝说,当年他家孩子多,劳力少,穷得小孩子常常连饭都吃不饱。现在,下党富裕了,下党的生态建设越来越美,来下党“乡村游”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开的幸福茶馆生意很好,虽然自己70几岁了,足不出户一年就可以挣个几万元。他说,像他这样在家里搞旅游的人还有不少,有的开民宿,有的搞定制茶园,有的搞生态果园、有的搞餐饮接待。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我们要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我们一定会的。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肯付出,不用去外地,在家乡就有很多挣钱的机会。
吴通华早已离开下党,现在是县委报道组组长。他说,下党由穷变富的点点滴滴,是中国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要深度了解中国的扶贫工作,到下党去就能找到清晰的脉络。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去下党看看新村与旧村的变化对比,看看那些盘山绕岭的古石板路与四通八达的通乡公路的对比,看看曾经点不起蜡烛的人们而今家门口停着的小汽车,就能明白一切了。
说到激动处,刘明华掏出手机,让笔者看福建日报报道“下党6名群众”给总书记写信的文章截图。他说,当时大家只是想把下党的巨大变化和全体脱贫的好消息向习总书记汇报一下,做梦都没想过,习总书记那么忙,还会给咱写回信。得知习总书记给我们几个写回信的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那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在这个举国欢庆的美好时节,在北京工作的我,有幸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与来自家乡的亲人一起庆祝农民丰收节,一起回忆家乡的巨大变化,一起分享家乡全民脱贫的喜悦,一起享受“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带来的幸福,我这个“下党游子”,自然也是满心喜悦,幸福无比。
相关推荐:
习近平回信勉励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 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
发布人:
南人北客
发布时间:2019-9-19 15:22
赞
2
收藏
阅读人次:10002
我要留言
请先登录
x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有奖调查
使用说明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