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丰收”接二连三“乡愁”且淡且浓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城关中学 陈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金风玉露一相逢,更胜却人间无数。”今天,太阳似乎放缓了脚步,徘徊在赤道北侧恋恋不舍。在眷恋了北半球半年之久且洒下一地辉煌后,正流连南去。作为北半球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此时此刻正畅享着她最为丰厚的馈赠。北至漠河南到曾母暗沙群岛,东起乌苏里江西至帕米尔高原,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好一派丰收景象。是的,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我们欢庆丰收的时候,又即将迎来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佳节。如此金秋,如此盛世,如此“好事成双”,作为中国人无疑是最幸福的,作为中国农民无疑是最有盼头的。

  去年的今天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开了历史之先河。诚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而今年的“丰收节”则是接二连三,意义同样不凡。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今年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大部地区作物长势好、呈增产趋势,再加上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据其种植业司负责人介绍,今年粮食生产有结构更优、生产更绿、质量更高三个显著特点,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预计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非优势区水稻、玉米面积继续调减,继续实施轮作休耕3000万亩,继续调优农业投入品结构,有机肥使用量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优质率进一步提升。当前,粮食丰收的利好,有利于稳物价、保民生、增信心、添底气。这也是农业农村系统特别是广大农民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厚礼。

  忆往昔,“三农”问题曾经让我们愁死了。新世纪伊始,“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号振耳发聩。从此,几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留给了“三农”问题。从调研决策到制定政策措施,再到改革落实,这段进程步履蹒跚却又坚定铿锵。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转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从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到举全党全国之力进行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一个也不掉队、一个也不能少”的小康社会已指日可待。

  看今朝,“乡村振兴”东风浩荡、令人向往。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其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施行。一年多以来,全国广大农村大胆探索、“各显神通”、理论联系实际、“摸着石头过河”,部分地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了“产业兴旺”有突破、“生态宜居”有提升、“乡风文明”有深化、“治理有效”有举措、“生活富裕”有期待的良好态势。

  展未来,“乡愁”且淡且浓。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农业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民人口众多。然而,“三农”的处境一度让人愁死了。君不见,跳出“农门”曾经是一代又一代农民们孜孜以求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升学、打工、购房等方式进入到城镇里来工作、生活。但离乡背井的“乡愁”却是怎么也割舍不掉的,广袤的农村是我们永远的根脉和牵挂。现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有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条件具备了,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人才和组织。目前,农村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个人发展前景依然较差,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回流农村、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仍是个难题。不久前,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系统规定,必将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大活力。未来,美丽乡村一定会成为我们心心念念的向往。

  今天,大江南北稻熟果稔、五谷丰登的景象,是对春华秋实最好的注解。我们礼赞丰收,既是为了畅享过去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为了畅想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让我们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继续奋力谱写新的华彩乐章吧!
发布人:梧桐树凤 发布时间:2019-9-22 23:24 收藏 阅读人次:467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