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初心·使命”大家谈·学习心得

检视问题要突出“个性化”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委巡察办 陈常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坚持问题导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作决策、抓工作的重要方法论。检视问题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四项重点措施之一,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突出“问题”意识,还要强化“检视”意识,谨防检视问题的“共性化”“庸俗化”“形式化”。

  何谓“检视”,检验查看也。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不能只看表象,要通过“望闻问切”,甚至透视化验等诸多检查验视环节,从中分析、判断、确定病症病因,而后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样,检视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一些不痛不痒的“共性问题”作为“检视”出的主要问题,一个方子开药吃,这样的检视问题不能触及灵魂、直击要害,很难达到教育提高的效果。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真正的问题和不足不能仅仅拘泥于“我有你有他也有”的面上问题、共性问题,而应突出自己的“个性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问题,即便是共性问题也有轻重之分,共性问题比较“重”,比较突出,则也可成为自己的“个性问题”。如何检视自己的“个性问题”,参与学习教育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要以刀刃向内、不怕“家丑”的自我革命精神,用好多面“镜”,仔细查、深入找,既要聚焦关键问题,又要深挖根源、细致研判、把握本质,为做好整改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

  要用好“显微镜”,把“隐藏”的问题查找出来。众所周知,显微镜能够发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用好“显微镜”就是要善于发现自己发现不了或意识不到的问题。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反省,“静坐常思自己过”,从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服务上、谋事上、决策上、做人上、处事上,等等,逐一分析“缺失”“短板”。另一方面,要注重“开门纳谏”,不搞“体内循环”,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广泛听取领导意见、同事意见和其他有关人员意见,增强发现问题的针对性。

  要用好“望远镜”,把“模糊”的问题明晰出来。望远镜的作用就是能够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变大,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看不清或看不准的暗弱物体。“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看到的都是“共性的”“表面的”“暴露的”,还有很多“看不清”“看不准”甚至“看不到”的问题,需要借助“望远镜”来发现。用好望远镜,就要善于同他人比一比、看一看,通过向先进对象、优秀人物、模范榜样等对比、看齐,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不足,查一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跳出“圈子”看自己,感知“问题”时刻存在,只有倍加努力、革故鼎新、不断净化,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要用好“反光镜”,把“无知”的问题揭示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已成为有些党员干部的长期性、顽固性问题,以致见怪不怪、“迷失”其中,需要他人提醒、点拨;还有的将自己一些所谓的“习惯”“嗜好”看成“优点”“特点”,以致“瑜以掩瑕”,自我感觉良好。用好“反光镜”,就是把自己感觉不到、发现不了的问题通过基层、通过群众,通过身边人、熟知人等这些“反光镜”反射出来、反馈上来。对此,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服务领域,开展走访慰问、拉知心呱,进行座谈交流、谈心里话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面对面、心贴心同群众沟通,把群众当“先生”,虚心请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找准问题。

  “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找不得了”。深刻检视问题重点在检视,关键在深刻。各级必须把问题找实找准、把根源挖深挖透,防止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防止以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增强整改落实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主题教育的标准、质量和实效。
发布人:常言好语 发布时间:2019-9-24 07:23 收藏 阅读人次:468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