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涵养“不鞭书生”的求是精神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洪家嘴乡统计站 段官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世说新语》记载,王安期初到东海任郡守,当地百业凋零、社会动荡,百姓流离颠沛。为了整顿秩序、恢复治安,王安期颁布“宵禁令”,入夜城门关闭,城外人不准进城、城内人不准外出,同时加强巡逻抓捕盗匪。一日,衙吏抓捕一名夜晚出行的书生,按例本该鞭打体罚。当问过缘由获知,书生因听先生讲课忘了时辰。见此,王安期说“鞭打书生树立威信,达不到社会太平目标”,命人放书生回家。

  “宵禁令”颁布,意在遏制猖狂的盗匪,恢复社会治安,防止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的现象。然王安期并没有抱守教条不放,而是对违背“宵禁令”的书生宽容免责,看似践踏了条文,实则维护了规矩实施的真实性和求是性。要知道,书生与盗匪存在本质的区分,不能一概而论,想来这也是发挥“鞭打”机制打准盗匪的价值意义。现实工作中,领导干部执行制度、落实精神,往往也会存在特殊情况,是继续一刀切,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验的就是求是精神和唯实理念。

  理论联系是实践,是我们党优良的工作传统。机制与政策的原则性和权威性、公信力不容破坏和践踏,但机制与政策必然要在实践工作中经得检验和推敲。换而言之,理论指导实践,也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任何抱残守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做法,自然不是执行规矩、落实精神的正确模式。反之,凡事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为要,“掉书袋”、钻牛角尖,唯“书本”和条文是从,不仅不能推动政策和制度落地见效,且会处处受限、事事碰壁。须知,与实际格格不入、与群众需求不符就得整改和求变。

  当然,涵养“不鞭书生”的求是精神,是以干成事、办好事、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的,以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基石为底线原则的。定然不能沦为推诿塞责、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借口;或打着“求是”的幌子,搞变通、走样变形,损毁规则的政治性;甚至以“有温度”为遮羞布,玩着“讲人情”把戏,行不敢得罪人之实,搞“开后门、通天窗”等蝇营狗苟行径。可见,涵养“不鞭书生”的求是精神,关键得刚正不阿、笃定意志、秉持操守。

  《资治通鉴》讲述,陶侃有次出去巡查,见一路人手中拿了一束没有成熟的稻穗,便问其缘由。其回答道,“在路上走路时,无聊顺手摘的”。陶侃发怒说,“自己不种田劳动,反过来还破坏庄稼”,便命人鞭打此路人。陶侃鞭打路人与王安期“不鞭书生”,尽管表面做法不同,但本质宗旨是一样的,都是维护制度规矩的实践性和权威性,崇尚制度规矩的求是性和唯实性。所以说,涵养“不鞭书生”的求是精神,该“翻脸的”还是要翻,对违规触纪、轻蔑制度的行为要下重拳、动真格。
发布人:曹句文 发布时间:2019-9-26 15:37 收藏 阅读人次:34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