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水稻梦”亦是催人奋进的“中国梦”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周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先后获得过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未来科学大奖等荣誉的袁隆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又获得“共和国勋章”。从三系杂交水稻到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超级杂交水稻,从700公斤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的实现,袁隆平一直朝着“水稻梦”努力着。

  袁隆平曾说过:“我有两个梦:一个是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一个是希望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能尽快实现。这就是我的梦——粮食安全的梦。”在他获得“共和国勋章”时,他说道:“我现在是‘90后’,我希望在我百岁之前,实现每公顷20吨的目标。”“水稻梦”亦是催人奋进的“中国梦”。

  “水稻梦”就是催人不忘初心,肩负起为民谋幸福的使命。上世纪50年代,看着国家粮食极度短缺的情况,袁隆平直接从红薯育种研究转到水稻育种研究。于是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在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大230粒,用它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野生稻原来到处都有,不育野生稻也有,但他这个有心人,却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机遇,找到雄性不育野生稻,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即便袁隆平成功了,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他始终不忘初心,不论何时,不论身处何地,他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坚持“下田”,肩负起为民谋福祉的使命。

  “水稻梦”就是催人不怕失败、刻苦专研,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力量。从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但他没有被失败吓到,毅然决然刻苦专研,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在海南岛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终于找到了“三系”配套的突破口。正是因为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脚踏实地的分析研讨,日复一日的实验,翻山越岭的寻找“契机”,汇聚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力量。即便现在已经90周岁的袁隆平,依旧没有放弃“水稻梦”。虽然身体素质、机能各方面在下降,但他每天起床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仍然是“下田”。杂交水稻田就像是他的孩子,每天不去看一眼,就感觉像是“丢了魂”一样。因为他深深知道,每一块稻田都蕴藏着祖国的未来,每一块稻田都是祖国的命根子,每一块稻田都关乎着人民的福祉。

  “水稻梦”就是催人不畏难、耐得住寂寞,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袁隆平让粮食不再成为“奢侈品”,解决了亿万人的温饱之梦。在取得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成功后,袁隆平在科学的道路上,仍在不停地追寻着。为了实现“超级水稻梦”,他又确定了超级稻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和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的新目标。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他又定下继续搞杂交稻,要高产、更高产、超高产和攻关海水稻的目标。本来可以尽享天伦之乐,袁隆平却以稻田研究为乐。从最开始的每公顷10.5吨到目前接近18吨,从杂交水稻到超级杂交水稻再到如今正在研究中的第四代杂交水稻,袁隆平的脚步从未停歇,对于梦想的追逐时刻未曾懈怠。他本可以以年龄为由“告老还乡”,也可以以身体为由“金盆洗手”,甚至可以以荣誉为由当“甩手掌柜”。然而,他希望自己能活到一百岁,这样就能实现杂交水稻新的突破,达到心中的“理想产量”。

  生于战乱频发的年代,袁隆平有过“体育救国梦”“参军报国梦”,但最终选择了“水稻梦”,在众多选择中,他毅然决然走上了“农业报国”之路。未来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依然充满艰辛与未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亦会遇到“接踵而至”的困难,而广大党员干部当像袁隆平那样树立“水稻梦”一样的理想和目标,朝着理想和目标奋斗前行,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发布人:大扑云 发布时间:2019-10-8 09:28 收藏 阅读人次:3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