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做一名“土里土气”的年轻基层干部

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人民政府 粟银凯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土里土气,字面上解释为“土气,不时髦。亦是指样式、风格跟不上时代潮流而被赋予的代词。”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我本是一个苦学生,从乡间跑到城市里来读书,所带的铺盖用品都是土里土气的。”阚峰《大庆战歌·“干打垒”赞》:“面对着座座干打垒,师傅对我说:别看这土里土气的建筑,可它装满精神财富。”王杏元《天板蓝蓝》一:“女售货员一看,见来者是个土里土气的乡巴佬,穿着补了疤的短袖衫。”正是因为如此不受待见,现实中很多年轻人通常不愿意“背负”这样的名称,然而在基层的工作性质,天天需要与群众打交道的缘故,常常“土里土气”的干部更受群众的喜爱,开展工作也更为顺利。

  基层干部要多讲“土味情话”。“土话”更接地气、通熟易懂,是打开群众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基层与群众交流工作中要多些“土味情话”“地方话”,少些“洋话”“官话”。多用与群众产生共鸣的“共同语言”,将我们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向群众宣讲到位,语言不需要过于“华丽”“精美”,要切实让群众从心里信任我们党和政府。耐心听群众向我们“发牢骚”,聊家常大事小事,从中了解群众的心声、群众的意愿,才能够更好地为群众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基层干部要多走“乡里土路”。基层往往与“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庄家稻田离不开“肥土”,乡里群众通往幸福之路离不开蜿蜒的“土路”。深入基层,脚底多少要沾些泥土,这也是我们党员基层干部的职责,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脚底沾了多少“土屑”,心中就有多少沉淀。用我们的双脚走遍乡里每一条土路、每一方稻田、每一户农户,面对面、心贴心地与群众交流,只有心灵上的“碰撞”才能从根本上了解群众之需、群众之所急,让群众知晓我们真正的“来意”。从而在毫无隔阂的交谈中了解民意,将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再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才能为群众寻找最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基层干部要多存“朴素之气”。古语有云:“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我们的干部若是一味地追求外表的风光“洋气”而拒绝甘心“土里土气”的虚荣,最终将会陷入腐败的泥沼之中。“土里土气”的基层干部是政府工作人员的本质要求,作风朴实,自觉遵守党风国纪,坚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生活工作中朴素节俭,踏踏实实为群众谋幸福、谋出路,像“土”一样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付出,才能够培育出硕果累累的“园地”,如此方能够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才能筑牢党的执政之基。
发布人:三支偶遇 发布时间:2019-10-11 16:14 收藏 阅读人次:359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