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莫把编外人员当“外人”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洪家嘴乡统计站 段官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编外人员的话题由来已久,从公安、城管、司法等机关部门都可以看到编外人员的影子,甚至在不少乡镇也有聘用干部一说。

  编外人员,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却与编制内工作人员在同一单位上班。由此,引发人们对“同工不同酬”的讨论。其实这里面有个误解,编外人员往往并非承担着实质性、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往往只是些“添脚力”“加人数”的劳力工作,何况机关单位有着法规机制和保密程序,一些特定工作还真的不能交由编外人员去做。

  从这点出发,“同单位”并不等于“同工”,同酬一说也就站不住脚。此外,更为重要一点,编制人员一般都经历了高等教育和有相关学历背景,加上“逢进必考”等机制约束,其个人综合素质与本领能力是经过检疫的。相反,编外人员的入职门槛较低,甚至有的单位招收编外人员只须“身体健康、四肢发达”一项条件即可。这也就意味着,合同工与正式工本身就不能等量齐观,其报酬、薪资、待遇也不可能强行“并轨”,极容易引发新一轮的不公平、不公正。

  当然,尽管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有着差异,但其承担的工作性质还是为人民服务,行使的是公权力,代表的是国家干部形象。若素质参差不齐,本身作为不合规矩,甚至触碰群众利益,那就会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破坏国家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反而给工作造成助力和不良影响。所以说,编外人员不是“外人”,同样是人民公仆。

  这也是为何在不少地方提出对合同工、编外人员等建立监督问责机制的原因所在,很好回答了对公权力运用的“无死角、全覆盖”透明聚光。现实生活中,编外人员的待遇不高、福利不好是挫伤其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因素,也是编外人员流动性大的直接原因。因而,在福利待遇上和晋升空间上寻找突破,让编外人员感受到归属感、荣誉感很必要。如此,才能让编外人员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追求、把单位事当“家务事”。

  有一点不得不正视,囿于编外人员“零门槛”、入职审核程序不严等,在少数机关单位存在个别编外人员是“关系户”和“钉子户”,甚者光拿工资不干活的“空饷户”。这点也很好解析了为什么编外人员那么苦那么“穷”,偏偏有人“耐着不走”。从这点出发,不把编外人员不当“外人”,是把真心实意愿为群众干事的人不当“外人”。

  凡事皆有度,过犹而不及。不把编外人员当“外人”,最为关键是回到提升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编外人员的内生动力,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和能力等方向上来,而非高举所谓“同工同酬”的牌子,毕竟编内与编外囿于入职门槛、素质差异、分工性质等不同,决定了“同酬”的不现实性。因而,要在“编外”的原则框架内,进行有利于编外人员积极作为、努力干部的有益探索。

发布人:曹句文 发布时间:2019-10-13 10:27 收藏 阅读人次:57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