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主题教育贵在“有功于民”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是清代清官赵慎畛在桂林所撰写的对联,道出了当官为政最基本的思想素养和民生情怀,更表达了自己廉洁勤政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更加凸显,一系列民生工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成为现实。在这崭新的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的情怀渗透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之中。

  近年来,党中央空前的“反腐”力度,确实震慑了不少“久经官场”的人。“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官多大”,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就会遭到“铁拳”的打击,任何人都没有特殊性。在这样的态势下,有的党员干部开始意志消沉,为了明哲保身,干脆就“不犯事也不干事”,做到了“干净”。然而,我们试想,这样的“干净”,对百姓而言,对地方发展而言,与那庙堂中的泥雕木偶有什么区别?再说,泥雕木偶还不要俸禄呀!因此,那些常以“清廉”自居的“好好先生”们,是该好好反思了,反思自己到底是否“有功于民”。

  针对官员中“不干事”的现象,清代余云焕任贵州兴义府知府时撰写过一副自勉大堂联:“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这副对联通俗易懂,广为传诵。余云焕撰写此联的目的,在自勉的同时也告诫为官者,不要把“不要百姓半文钱”看作是什么特殊、高尚的行为,因为那仅仅是起码的为官之德;为政者,最重要的不是“不贪”的问题,而是要多问一问享受着朝廷“二千石”的俸禄,自己究竟为朝廷、为百姓做出了什么政绩,倘若数不出一点“功劳”出来,“不贪”又有何意义!

  余云焕的这副自勉联,就像一把利剑,直刺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苟且者。有的官员,喜欢用“不要百姓半文钱”标榜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贪污百姓的钱财就是天下大清官,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戴。依稀记得有部电视剧中,一位老师告诫即将赴任的学生:“为官者,如果百姓生活不好,哪怕你顿顿吃糠咽菜,一样不是好官;百姓生活好了,哪怕你顿顿吃鱼吃肉,也是功臣!”这就是说,不为百姓办事的官员,不可能“无过”;相反,如果一味“不求有功”,那罪过则大矣。

  俗语云:“得人钱财,与人消灾。”这句话如果放在商业界,那就是“公平交易”。我们权且就把为官执政当成是商业运作吧,领着“二千石”的俸禄,也就应当给予别人至少价值“二千石”的帮助吧!须知,“不要百姓半文钱”只是起码的“官德”,不值得炫耀;而付出价值“二千石”的努力,那也只能说完成了基本任务,只能算一个“无过”的官。而真正的好官,其奉献的力量、取得的成就,是不能以“俸禄”来衡量的,那是远远超过那点俸禄的无私付出。

  因此,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最关键的是要看自己能为群众办多少实事,解决多少问题。试看那些战斗在反腐倡廉、脱贫攻坚、科研国防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第一线的领导干部们,诸如焦裕禄、孔繁森、张富清、袁隆平……他们从来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只管怀揣一颗为民“初心”,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奋斗着。他们的功劳,立足于当下,造福于子孙,岂能是那点“工资”可以衡量的!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斯寸心无愧,不鄙斯民。”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所感叹的,正是为官执政者应有的情怀。因此,为官执政贵在“勤政”,贵在有功于民。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们在提高自己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的同时,不妨常以群众为镜,看看自己是否“与百姓有缘”,想想自己是否“寸心无愧”,再问问自己究竟“所造何功”,才能处处做到“省身克己”,时时念及“民生国计”,无愧人民,无愧时代!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19-10-15 08:06 收藏 阅读人次: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