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让智慧政务“燃”起“网络强国”之势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委办公室 陈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0月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从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始,乌镇成为大会永久举办地。这个“网”中古镇,承载着六年科技“大咖”的“智慧碰撞”,让全世界享受着网络前沿的“视听盛宴”,搭建起把“中国名片”“引燃”世界的的桥梁和平台,也必将助力实现“网络强国”大势。

  互联网为人所用、物尽其用,5G、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AI等势头迅猛且日趋成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依托互联网,“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回应民生关切的必要有力手段,打造高品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关乎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政府部门更是责无旁贷。政务服务为人民,也要靠人民,牢牢把握主动权、创新力、引导力,携手把“智慧政务”“同心圆”越画越大,将“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真真切切落实到行动中去。

  打造“实验田”,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协同共治联动。365天“不断档”政务圈、“百步亭”完善的生活配套、和谐的社区文化已成为察民情、解民忧的典型案例,为政务服务推进推深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深“放管服”改革,落实公共服务事项编制认领,逐步形成科学高效、权责分明、监管有力的服务体系,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且让数据“先行”,逐步形成办理一次业务就像“逛一趟淘宝”的利民便民格局。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政务数据开放标准和运作模式,力求形成“三级两同步”的政务服务链“闭环”,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网络政民工程,对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内容制度化、服务平台一体化等进行评估,实现“好差评”“打分制”竞争体系。高效的协同共治可为政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也可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为各级政府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文化均等化。

  打好“资源牌”,加强法制保障,建立网络政务机制。在传统电子政务模式的发展上,移动电子政务的引进,微博、微信的普及,“网上办”“掌上通”等PC端和移动政务“百花齐放”,这就需要健全的法治保障和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与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各部门必须形成配套制度,建立与完善信息发布的规范制度,推动政务服务,从而提高管控水平。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和管理方面,增强日常监察的力度,对发布最新动态、互动交流、传递信息、办理业务等窗口及时对接、对口支撑、回应关切。为保证政务数据科学、公正、透明,以确保便民体系建设成社会可信赖的政府信息存储、整合和增值服务开放化、一体化基地,发展“互联网+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途径,也是推行服务型政府,政务服务数字化、智慧化的有利手段。

  打赢“主动仗”,提升服务能力,引领政务全民互动。无论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还是智慧城市,都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观,加强政府部门与公众互动交流,拓宽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渠道,做好网上办事解疑和舆论引导工作。以群众参与为基础,互动式、交互式政务“服务链”让群众互动于网络问政及其他信息反馈、信息查询,随时随地掌握工作动态。一方面,要拓宽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如实地咨询、电话咨询、自助查阅服务等,还可以引导群众利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如E-mail咨询、表单咨询、QQ咨询,以及“两微一端”等服务,构建直达政府网站的导航系统,政府网站也可以设立“政府信息综合数据库”的主题链接。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与宣传推广,帮助群众真正参与到政府信息公开,以此增强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主人翁”意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构建“网络强国”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新时代“互联网+政务”必然“提质增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焕发出新的智慧能力和生机活力。
发布人:不忘初心的mirror 发布时间:2019-10-24 08:32 收藏 阅读人次:5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