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集句杜诗传承爱国情怀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党委 杨洪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蕴含在诗圣杜甫1500首诗文中,既是杜诗的灵魂所在,更是杜甫精神世界的写照,也影响着一代代尊崇杜甫的文化学者。

  据统计,杜诗现存约1500首,其中各类五言诗共约1050首,而正是这1500首杜诗,成为人们代代传颂的文化瑰宝。历史上很多人就以杜甫的诗文作集句诗,特别是在专集一家的集句诗中,集杜诗出现得最早,也发展得最快。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深切硬朗,满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高尚追求,杜诗中既以天下苍生为念,把人民的疾苦冷暖作为诗歌表现对象,更为江山社稷而忧愁,充满着忧世报国的爱国情怀。

  一个人如果对国家、民族有感情,那么他对于国家的历史、山川就会有一种特别亲切之感,比如在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道尽了忧国伤时的凄苦与哀思,这样的家国情怀委实令人动容、钦佩。

  一个人只有深切的了解劳动人民,知晓社会现状,才能做到为人民立德、为人民立功、为人民立言。杜甫的诗文中充满着对最底层劳动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呈现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就在他最落魄,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他想的依旧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就在他游走四方时,他思考的仍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民生疾苦……这些都流露出了杜甫“悯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正是杜甫这种“悯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成就了杜甫文学史上的人格意义,成为平民中的圣贤,诗人中的诗圣。

  北宋诗人孔平仲曾在《题老杜集》中写道“七月鸱鸮乃至此,语言闳大复瑰奇。直侔造物并包体,不作诸家细碎诗。吏部徒能叹光燄,翰林何敢望藩篱。读罢还看有馀味,令人心服是吾师”,诗文不但赞美了杜甫的诗歌成就,而且以李白、韩愈反衬,突出其超常过人之处,更流露出了对杜甫的师事之意。

  南宋诗人杨冠卿曾写作《集句杜诗》,在《读杜工部集》中写道“平生忠义不忘君,末路升沈付九原。千古神交真未泯,一时人事可重论。摩挲醉眼朝廷在,消息他乡弟妹存。独阅遗编堪堕泪,秋窗灯火雨昏昏。”更是高度肯定了杜甫忠君爱国、怀仁忧民的高洁品格。

  历史上众多的诗人尊崇杜甫,背诵杜诗,进而以集句诗体裁发展杜诗,更多的是以杜甫的精神、情感和思想激励自己。近期研读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明朝诗人杨光溥的《杜诗集吟》以及其它集杜诗,不难发现集杜诗大多是对杜甫诗歌的爱国思想和“诗史”意义的发扬,既是对杜诗的尊崇,更是对杜诗文化的传承。

  在莒人杨光溥的《杜诗集吟》中,不仅是专集一家(杜甫),并且专集一体(五言),许多集句诗利用小序记录历史事件,成为明朝中期历史史料的重要补充。自2017年在山东日照莒县发现孤存本以来,逐渐引起世人对《杜诗集吟》的重视。

  不论是近1500首杜诗,还是杨光溥等人的集杜诗,大多都饱含着“持忧、明势、怀仁、报国”的情怀。纵观杜甫的一生,35岁以前是读书和漫游,35岁至44岁困居长安,45岁至48岁陷贼和为官,48岁至58岁在西南一带漂泊。其为官时间很短,除了在唐肃宗时候,偶然进谏,引起肃宗不满后被贬,大多是游览大好河山。

  但是杜甫却被后代敬仰,特别是明朝的理学家朱熹将其列为历史上的五君子之一,与诸葛亮、颜真卿、韩愈、范仲淹等人并列其中。朱熹在《王梅溪文集序》中写道“于汉得丞相诸葛忠武侯,于唐得工部杜先生、尚书颜文忠公、侍郎韩文公,于本朝得故参知政事范文正公。此五君子,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回望历史,有的人位居要职、身兼数职,却不过是误国的权臣,在历史上留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有的人屈居一隅,却也能干成为世人所敬仰的事业,赢得千古流传的盛誉。其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能否始终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能否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能否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能否始终把爱国作为内心最深沉厚重的情感,在言行举止中践行爱国思想。

  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今天,读集杜诗,体味杜甫和集杜诗作者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是增强文化自信,让爱国主旋律引领思想观念多元的一种有效方式。
发布人:莒忞 发布时间:2019-10-31 08:51 收藏 阅读人次:3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