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从“毛主席在花山”领悟“为民”情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多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文的《毛主席在花山》一文,主要讲了毛泽东同志转移到湖北省阜平县的花山村后与群众接触的三件事:关心群众碾米,给群众送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这貌似简单、随意的三件事,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干群平等,团结互助的崇高精神风貌。就是这些细小的情节,铸就了共产党人伟大而不屈的脊梁。今天,我们重读这样朴实而深邃的故事,那完全彻底的“为民”初心,就像时代的甘泉,流进我们的心田。

  “为民”不能“扰民”。在花山村,当时“碾米”是村里的一道独特而不可或缺的“风景”。群众碾米,没有固定时间,都要在稍微闲一些的时候,从清晨到夜晚,都会有碾米声不断传来,对长期操劳的毛主席的工作肯定有影响。警卫员和村长商量,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但一句“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体现出毛泽东同志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怀。特别是在当前的脱贫攻坚中,我们更应当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避免将“为民”变为“扰民”。永续传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情怀,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在为民服务的路上走得实实在在。

  “为民”就要“爱民”。对于群众,毛泽东同志是慷慨的。他为群众送茶水一事就是很好的见证!也许,现在有的同志会认为,一筒茶叶微不足道,但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这筒茶叶还饱含着南方工作的同志对他的深厚感情,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茶叶本身。但是,毛泽东同志不顾警卫员为难,硬是将茶叶泡水亲自送到群众手中。为此,他强调了三层意思,一是人民群众对于事业成败的重要作用,二是进行革命斗争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三是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牢记这三点,无论何时何地,党员干部都永远不会迷失方向,都会将“爱民”践行到实践中。

  “为民”更需“亲民”。“这位首长”都在花山与群众融为一体了,但老百姓还不知道他是谁,只是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最值得自豪的品质之一,那就是可能造成脱离群众的事情尽量避免。我们试想,毛主席来花山时如果大张旗鼓,摆出“阵势”,搞起“特殊化”,那老百姓还能那样自由自在吗?群众当然是出于对毛主席的真心拥戴,但无形中就会在部队(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障碍,就会产生脱离群众的趋向。而毛泽东同志在群众面前很低调,直到群众觉得他面熟,都还没“暴露”自己。这种“亲民”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尤其值得广大党员干部们深思并笃行。

  “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毛泽东同志的这两个反问句,用最通俗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内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当真真切切做到“爱民”“亲民”,更不能“扰民”,才能永葆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那颗“初心”,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19-11-2 21:39 收藏 阅读人次:37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