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骂”出一片赞声来

陕西省紫阳县委组织部 杜海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前段时间,云南一名扶贫干部“骂”贫困户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频频曝光。这名干部看似骂得情绪激动、义愤填膺,实则有理有据、循循善诱,此举得到了很多网友的高度赞赏,关于扶贫扶志的话题也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热议。经过了解,这名干部当时其实是在一个会场上对贫困户进行扶志教育,因为语气严厉而被解读为“骂”。在笔者看来,这种分寸得当的“骂”值得充分肯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很有推广的实用价值。

  “骂”是一种教育。“磨不推不转,锣不敲不响”。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人工作没效率,生活散懒,碌碌无为,从根本上说是缺乏上进心,是没有坚定的梦想支撑。如果这时有人在旁边及时提醒,及时“骂”你几句,无异于颓废低落时的一剂强心针,必定能“一语惊醒梦中人”,帮助你找到奋斗的方向,重新燃起拼搏的火焰。农村有句老话,“核桃性砸着吃”。在广大的贫困群众中,就有那么一些安于贫困、不思上进的懒汉,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即使是帮扶他们发展产业、落实惠民政策,他们都是极不配合、爱答不理。对于这类贫困群众,光靠和风细雨的宣讲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有的人甚至还以为你居心叵测、有所图谋。这个时候,“骂”几句提气的话,不但能起到震慑作用,还能提高做思想工作的效率,毕竟“骂”的时候,所有的语言都是最直接、最浅白的话,它所表达的也都是最质朴、最真实的想法,这样的话简单、却有力量,同时又饱含深情。

  “骂”是一种关爱。中国有句老话,“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骂的前提是有期待,有“怒其不争”的意味。就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骂的原因要么是子女犯了错误,要么是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距离心理预期还有差距,因此“恨铁不成钢”。相反,如果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那就意味放任、放纵和放弃,那才是最大的伤害。同样的道理,对待贫困户如果不提醒、不教育、不引导,“爱咋咋地”,看似没有任何冲突,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思维陷入死胡同、出现错误思想倾向,或者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如果有人一声厉斥,就极有可能把你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这是何其难能可贵的事!

  “骂”是一种策略。语言的杀伤力是很大的,“骂人”就更具有强大的力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用半个脏字“骂”死王朗、气死周瑜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典故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骂”人的“绝佳”效果是出乎人所料的。掌握了“骂人”的火候,骂得好就能凝聚人心、增进感情。比如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经常左一句右一句地骂“和尚”、段鹏和手下的战士,但他们不但不记仇,反而喜滋滋的。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李云龙的这种“骂”其实是一种爱护,是一种赞赏。因此,我们在基层做群众工作、做农村工作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群众,采取不同方式“骂一骂”,绝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骂可以是斥骂、责骂,而绝不是咒骂、辱骂,这种骂是用更加强烈的语气表达更直接的情感。这种骂要骂到点子上,骂到关键处,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

  “骂”是一种态度。骂人是一种坚定的立场,也是一种坚决的态度。如果对那些有违常理、违反规则、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言行都姑息纵容,怕麻烦、怕担责,怕得罪人,没有鲜明的态度和立场来“骂一骂”,那就是没有担当,就是一种无能。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说过一段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脱贫攻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贫穷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凡是甘与贫穷为伍的人和事,我们都不能容忍,我们就要斗争,就要改变。因此,凡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安于贫困的贫困户,我们就要斥责,就要“骂”,就要“骂”得他们羞愧难当,“骂”得他们无地自容,“骂”得他们立即行动、斩断穷根,坚决与贫困划清界限。

  “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洋房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靠自己双手。”这种“骂”,骂得何其在理,又何其带劲!如果连这点“骂”人的勇气都没有,连这几句有理有据的话都“骂”不出口的话,我们的工作还怎么推进?其结果必然是困难重重,最终被上级部门狠狠地追责、狠狠地“骂”。
发布人:ZY路人甲 发布时间:2019-11-11 16:14 收藏 阅读人次:269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