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莫让“特色式创新”“大行其道”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周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更进一步。超越前人的前提,先要达到前人的水平。只有达到了前人的水平,才能谈到超越和创新。然而,某些地方在没有达到前人水平的情况下,就大搞特搞创新。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必须要求创新,这种创新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真抓实干的遁词,是本领荒能力不足的一块遮羞布。这种创新,就是伪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伪创新”来讲,目前没有给出统一的权威定义。但是可以通过它是否在满足各类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来进行甄别。不管创新覆盖面多广,创新有多“热闹”,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创造不了社会价值,就可以认定是“伪创新”。莫让“气泡式”创新、“取悦式”创新、“马甲式”创新“大行其道”。

  “气泡式”创新让基层干部学会了“鱼目混珠”。民政部门规定五保、低保、低保边缘等评定需要召开议事会;扶贫部门规定项目规划、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需要召开议事会;组织部规定驻村干部每月召开月例会……于是一次会议、多角度拍照,让照片应用到无数个地方。这种所谓的创新,从本质上来看,不仅掩盖了基层干部真抓实干,而且极易让基层干部产生消极怠工、不作为等心态。

  “取悦式”创新让基层干部学会了“溜须拍马”。基层有很多创新并不是真正为了人民群众、为了干事创业,而是为了“取悦”领导,迎合“领导期待”。看到上海城市成功推行“垃圾分类”,于是迫不及待推广到农村,殊不知基层干部刚费了很大的劲才让老百姓接受“厕所革命”,立马又来“垃圾分类”,让基层干部不得不“装模作样”,在村里摆放几个“垃圾分类箱”。帮扶部门扶贫款一下拨,就让基层干部短时间内完成,还要有创新有特色,于是基层干部就“动了脑筋”,让百姓墙白了一片。头一天检查,第二天就让基层干部一天之内立行立改,还必须有创新,于是基层干部用了数据来美化。

  “马甲式”创新,让基层干部学会了“投机取巧”。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如何创新,于是搞“复制式”创新。看到别的地方搞乡村旅游富了一方,于是不结合实际,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复制别人的发展方式,换个地名,最后搞得“一败涂地”。看到别的地方种植果树出了名,于是动起了“跟风”的脑筋,大肆“鼓动”老百姓种植别人的同类果树,殊不知果树挂果时早已烂市,最后“不了了之”。看到别的地方帮扶信息做得好,于是基层干部就换了明白卡,然而信息内容却没改变,只是明白卡的“外表”变得“高大上”了。看到别的地方大搞“学习强国”积分比赛,于是基层干部不定期组织开展“积分大比武”比赛,殊不知网络限制了大家“发挥特长”。

  如果任由“伪创新”大行其道,就会让某些基层干部崇尚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之风,让真正的创新活动遭受质疑,甚至无疾而终。创新不是“移花接木”,不是“邀功”、“搞典型”,而是要真抓实干,汲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真正把典型的精髓学好,把先进工作经验学扎实,避免典型做法“水土不服”,“先进”变成“拖后腿”。“真创新”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才有可能达成的,但即使“真创新”有难度,也不能肆意滋生“伪创新”,让“伪创新”去“祸害”基层。

  我们要让创新能够真正“创”在点子上,“新”在效果上,与基层接地气,让“空中楼阁”踏踏实实地“落地”,最终甜在百姓的心坎上。一事一创新,杜绝“移花接木”,破除“气泡式”创新。每件事每个工作都应突出其特点,都以务实为主,多扪心自问,这件事所谓的创新有哪些利于民,哪些可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追求的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好口碑,一个是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扎扎实实做好创新的各项铺垫工作,也是一种成就。多走路,多思考,多交流,破除“取悦式”创新。多下地调研,多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心声,让创新更加“接地气”,更加利于民。用“真调研”来打破“伪创新”的外壳,使创新的内核去“伪”存“真”。将创新效果的评估,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破除“马甲式”创新。建立健全的创新效果评估制度,让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基层创新成为干部的一个“亮点”。
发布人:大扑云 发布时间:2019-11-14 07:22 收藏 阅读人次:2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