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走好基层工作的“老路子”

浙江省江山市委组织部 张芝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基层是省域治理的根基,是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这当中,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关键在乡镇一线干部。下乡调研,常听一些乡镇干部讲起当年做群众工作的诸多往事,老同志们讲得很生动,诸如“每天下班后,拎着自带的饭菜到农户家蹭饭”等小事尤其让人记忆深刻。正是得益于每天与群众的零距离交流,一些老乡镇在群众中的威望甚至超过村书记村主任,在驻村的时候,村中大小急难事,每次都能凭着一张“老脸”迎刃而解。

  虽是一些陈年旧事、小事,但听来仍有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这几年,时常听一些年轻乡镇干部讲,群众工作难做、中心工作难推,有时没有村干部带连门都难进,既使进了门,也说不上什么话,有时还热脸贴冷眼。反观一些在乡镇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只要跟着他们去进村入户,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总是在“漫不经心”的谈话中悄然解决。

  时空不同,但主角都相同,所不同的是做群众工作的人和方式。“老乡镇”之所以能“老当益壮”,干起群众工作来“顺风顺水”“得心应手”,一般年轻干部干不了的急事难事都能轻松自若地应对,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工作中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走家串户,是“厚积而勃发”,是与群众间“日久而生情”。当前,通讯手段是越来越现代、便利、快捷,连5G都有了,但如果我们的基层乡镇干部只是坐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发发文件、填填数字,既使呆上个十年、二十年,估计也只是混了个脸熟而已,离群众心中的“老乡镇”干部差上“十万八千里”。

  “老乡镇”之所以能“老来俏”,在于这些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工作中,能够用群众喜欢的方式干事,用群众喜欢的语言交流。时间长了,身上就有了“群众的味道”,成了群众眼中的“自家人”。俗话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工作自然就好做,事情自然就好办,感情自然就浓厚。俗话说,最远的距离的是心与心的距离。乡村战略的实施,必将助推乡村各方面发展驶上快车道,在鼓足马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时,消除与群众间“1米阳光”的短距离,把“心”扎在乡村一线,沉下身去感受乡情乡音就显得尤其重要。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只有把心交于群众,群众才能把心交于你。“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是不利于工作的,广大乡镇干部需从心里上爱上乡村,把乡镇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让自己成为地地道道的“老乡镇”。乡镇干部是乡村振兴“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地基”,做大做强做美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地基要坚如磐石。做新时代“真懂、真爱,常懂、常爱”的“三农”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群众观点,把农民兄弟当家人,把群众疾苦当家事,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信赖,是当前每一个年轻乡镇干部都要修炼的“基本功”。
发布人:白羊香水 发布时间:2019-12-2 08:58 收藏 阅读人次: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