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在基层“修学历”

北京市丰台区选调生 石兰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从学生转变为选调生,从热闹美好的校园来到偏僻陌生的农村,我们正式开启了作为基层干部的锻炼生活,同时也开始了另一场三年的“修学之旅”。

  这一次的学习与过去十几年的学生生活有太多不同,没有博学的老师带领我们,没有固定的书目作为参考,不排课表也没有考卷,但课程却也不简单,组织大小会议、撰写公文材料、起草讲话稿、接待来访村民、迎接上级检查,一桩桩一件件足以让一个初入职场的小选调手忙脚乱,抓耳挠腮。要想基层学业“不挂科”,顺利拿到“毕业证”,成长为一个察疾苦、能担当、敢作为的人民好干部,我们在“修学”期间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要善于“偷师”,坚持学习。作为大学毕业生,我们有知识、有文化、有志向、有热情,但作为新入职的选调生、走进农村的“外来人”,无论是在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上还是对所在村的村情掌握上都有很大欠缺,勤学勤思才能不断成长,距“毕业”要求更近一步。在基层“修学历”,我们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老师,他是拥有“三头六臂”的领导,常常能从容不迫,条理清晰地应对多项棘手工作,他是农村的老党员,一本行走的“村域发展历史书”,能说出哪怕是村中一条无名小路的由来,他是村里的一棵老树,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农民。不过他们不会主动来给我们上课,需要我们自己掌握“偷师”本领,要学会在工作中学习领导的处事方法,在漫无边际的“胡侃”中了解村域的基本情况和村民关切点,要在每一次走访调研中认真聆听树木、土地告诉你的“秘密”。只有立志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才能在工作中深入了解村情,在掌握村情的基础上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要利用平台,做好调研。“基层学历”与大学学历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对实践的要求不同,在普通大学我们更注重理论的学习、知识的积累,但在“基层大学”我们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分做好调查研究,才能确保考个好成绩。基层的学习地点不只是在办公室、会议室,更多的是在田间地头、在工作一线、在百姓的院子里,只有迈开步子,俯下身子,真真切切地开展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地区发展的一手资料,才能为做好“毕业设计”收集好素材,才能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做好调研,就要做充足调研前的准备,不能为了“混学分”为调研而调研,这种走马观花、一带而过的“伪调研”对做好基层工作、提升个人能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反而是一种浪费珍贵的“基层大学”时间的事情,所以调研前,要对调研问题、调研内容、走访形式、预期效果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调查更有准星、研究更增分量、行动更出成效,我们离“毕业要求”也就更近一步。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勤于总结,增长智慧。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发现并掌握规律,才能从盲动走向自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说到,“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过去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溯历史,总结过去,才能更坚定地走向未来。身在基层的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一味闷头前行只会在不知不觉中偏离航道,我们要时常回顾过去,剖析自我、总结得失,在总结中不断进步,才能在“基层大学”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我”在基层“修学历”,拿到“毕业证”却不是最终目的,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献计献策,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树立人民公仆良好形象,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是我的毕生追求。

发布人:得时之禾 发布时间:2019-12-3 09:39 收藏 阅读人次:369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