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党员干部 下基层请带上这“三样”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人民政府 周义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基层调研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对于发现问题、寻求对策、促进落实,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下基层搞调研,有利于干部了解实情、倾听民意、科学决策。这本来是件好事,但一些干部把下基层当作是“作秀”,“悬浮”于表面,只做表面文章,只注重形式,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注重效果,非但没有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还抹黑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党员干部应带着感情、诚意、责任下基层,听民意、解民生、惠民众,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连心桥”作用,拓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新渠道。

  带感情下基层,问群众温暖安危。“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走基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工作的奋斗方向,所到之处,进厨房、揭锅盖、坐炕头、摸被褥,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共围一张桌,关怀之至,倍感暖心。党员干部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在群众眼里就是党和国家的化身。党员干部下层也应该像总书记一样带着党对群众的关怀,走到群众中去,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将群众当成亲人,主动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将他们的诉求与期盼作为日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切不能将下基层作为一项“冰凉”的政治任务,走马观花式地送点东西,虚情假意寒暄两语,摆拍几张照片就拍屁股走人,最后整份调研资料就“交差”完事。

  带诚意下基层,听群众评判呼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政策在基层执行得好不好,党员干部的干事作风如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他们才是党员干部工作的“阅卷人”。群众生活中的一颦一笑,谈论中的一言一语最能反映出最真实的民心民意。党员干部要将下基层作为群众对自己工作的一次“考核”与“检验”,常怀“赶考之心”,带着诚意和问题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多站在群众角度和立场上去思考工作,从群众生活中挖掘宝贵的经验,寻求解决工作问题的良策,将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作为衡量自己工作业绩的标准,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做到“常学常新”,不断进步。

  带责任“下基层”,解基层群众难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问题梳理得再细致,问题查找得再全面,如果不沉下心、带着责任抓落实,无论多么细致的计划方案在群众的眼中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对于在基层走访中所遇到的问题,党员干部不能瞻前顾后、绕道而行,当“甩手掌柜”,而是要迎难而上,瞄准目标,直击群众生活中所面临的痛点、难点,主动担当,争做为民排忧解难的“劲草真金”。对于自身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要积极作为,主动牵线搭桥,多打几通电话,多跑几趟部门单位,争取早日解决问题;对于不能立马解决的问题,要耐心和群众沟通,解释党的政策,并认真思考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对于基层的隐情隐患和苗头性问题,要发挥好“雷达”“哨兵”作用,加强问题的分析研判,力争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下基层需要真实性和实质性的东西,需要不为任务、不为政绩的常心,需要深入里子的调查研究,需要为民干事解忧的担当。不做走马观花的“看客”,不做沽名钓誉的“稀客”,不做眼高手低的“说客”,党员干部应努力争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发布人:湖上笠翁 发布时间:2019-12-4 16:28 收藏 阅读人次:44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