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世人之“楷” 此生为“模”

云南省昆明航空有限公司 柴亚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艾青在其诗《我爱这土地》里深情地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红土大陆云南也有这样一位深爱着土地、奉献于土地的楷模,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了解到榜样的力量!他是朱有勇,被人们亲切唤作“农民院士”。近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楷者,木也,据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为众树的榜样;模者,木也,据传长在周公墓上,因其“不染尘俗”故为诸树之榜样。所谓“楷模”,即由此二树而来。且看朱有勇院士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故其堪当楷模之称!

  不忘初心,回归土地。“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朱有勇如是说。他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农民之累、种地之苦。只是当他学成归来,他还是选择回归田野、回到农民的身边,只因这是他深爱的土地。朱有勇是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但是他始终坚持“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初心,所以他乐于当“农民院士”去穷乡僻壤的山村工作。当我们走向工作岗位,我们是否还会心心念念着我们的初心,是否会牢牢记得我们的誓言。党群关系就像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我们受着水的滋养成长,所以更不能忘记水的关怀,更要去回馈人民、报答人民。

  理论实践,互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朱有勇如是讲。千百年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无奈与艰辛在华夏大地年复一年地上演。如何让农民少一点辛苦、多一点收获,这是朱有勇一直思考的事情,所以他用科学方法控制水稻病虫害、开发科学灭虫破解“酒石榴”的技术,同时研究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项目,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农业的实际问题,让土地结出更多的果实、带来更多的收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有学历、有知识的有志青年被吸纳进我们党,成为我们的新鲜血液。学历不能成为一种门面、知识不能成为一种谈资,我们应该时刻自省,让学识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一部分,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授人以渔,创造未来。“创造条件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朱有勇谈育人。别人的知识最不保险,只有自己拥有的知识谁都拿不走。朱有勇在学校培养硕士研究生41人、博士研究生8人、本专科学生400余人,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农业人才。除此之外,他还创办了“乡(镇)农技人员+学员+农户”模式的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手把手培训840名农民学员。朱有勇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农村的希望之花,帮助他们在田野里结出丰硕的果实。“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党员干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应为我们党培养更多的人才,让这些人才成为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力量,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
发布人:小清新的星 发布时间:2019-12-5 09:03 收藏 阅读人次: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