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家”让援彝干部“驻心”守护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对口帮扶昭觉县前线指挥部 李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家”让援彝干部“驻心”守护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建好援彝干部“三室一厅”激励关怀前线干部担当作为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始终把建好援建干部队伍作为协作昭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命线”。三年来,围绕“严谨细致工作、健康快乐援彝”目标,涪城区坚持以“严管+厚爱”为导向,积极构建“家”文化,竭力当好“娘家人”,着力让涪城援建干部人才感受到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中有底气、精神上有寄托、行为上有底线,为健康持续开展援建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突出思想引导,注重心理关爱,倾心倾力建好“心理健康室”。一是探索建立“1对N”心理健康“摸排机制”。为精准把握干部思想动态,涪城区在县级部门挂职干部、乡镇挂职副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三类援彝干部中按“片区相邻、居住相近、业务相适”原则落实宣传员,在负责上情下达、宣传报道、氛围营造的同时,精准对接几名干部人才,及时了解掌握援彝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实现“宣传+舆情+心理”无缝对接全覆盖、零盲区。二是探索建立“7+7谈话”心理健康“引导机制”。为帮助干部调整心态,涪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与前线指挥部负责人进行约谈,前线指挥部负责人每月实地与挂职副书记领队、驻村工作队队长、五大工作组组长谈心谈话,各工作组组长与组员、挂职副书记与片区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员之间每月定期“谈工作、谈思想、谈目标、谈学习、谈廉洁、谈生活、谈困难”,并形成谈话笔录纳入援建干部心路历程档案。三是探索建立“1对1”心理健康“诊疗机制”。为畅通心理诊疗渠道,与专业机构合作,搭建多方专业心理咨询平台,定期与不定期对援彝干部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针对个别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一对一开展心理诊疗,确保援彝干部“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四是探索建立“工会+兴趣”心理健康“预防机制”。为强化对援建干部人文关怀,涪城区积极组建前线指挥部临时工会,成立足球小组、篮球小组、厨艺小组等兴趣小组,充分利用周末空余时间开展党性教育、主题演讲、文体活动,在丰富业余生活、彰显组织温暖的同时,有效激发援彝干部人才在深度贫困地区谱写人生华章的强大内生动力。

  二、突出后勤保障,注重项目激励,尽心竭力建好“服务保障室”。一是全力打造“温心”工程。针对挂乡、驻村援彝干部洗衣、洗澡、饮食等实际困难,涪城区在规范建立定期往返县城制度的同时,协调昭觉县支援空闲住房52套,投入110余万元资金用于住房基础设施装修、生活物资配备以及伙食团标准化改造,并按照“两人一间、四人一套”标准竭力打造涪城援建干部人才“温心居”。二是扎实开展“暖心”行动。为帮助援建干部做到情感、工作、生活“三个融入”,涪城区以慈善总会和临时工会为依托,利用100余万“涪昭一家亲·爱心募捐”资金成立援彝干部“暖心基金”,为前线援彝干部人才配齐防寒靴、抗寒大衣、烤火炉等生活必需品;三是精准实施“贴心”项目。为鼓励援建干部在引领群众脱贫工作实践中主动作为“下深水”、献计献策“出良方”、因地制宜“补短板”,涪城区探索建立“123”项目帮扶机制。即,以一线援建干部为主体,通过协调带动帮扶单位、派出单位二类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帮扶、人才帮扶、智力帮扶三种模式,以项目为载体提出具体帮扶计划并报项目评审委员会审定后实施。截至目前,涪城区利用“爱心募捐”“以购代捐”“全域结对”等资金来源,已累计拨付“贴心项目”资金1677万元,有效助力援建干部人才所在乡、村两级产业发展。

  三、突出政治引领,注重能力提升,全力以赴建好“人才培育室”。一是大力实施“筑堡强基”工程。在援彝一线成立“前线指挥部临时委员会”,下设10个临时党支部,将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全部纳入管理。持续实施“党旗飘扬、党音传递、党建引领、党员先锋”四大行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党内组织生活,着力引导援建党员干部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二是积极开展“政治能力双培”行动。通过区级领导讲党课、身边榜样谈心得,积极引导援彝干部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保持务实作风;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再续彝海情”“我为涪城援彝添光彩”等党性教育活动,不断激励一线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通过组织援彝干部赴浙江大学参加“高质量实施脱贫攻坚、建设宜居美丽乡村”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援彝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三是探索推行“1+1+1”帮扶模式。为多岗位、多角色锻造援建干部人才,涪城区创新实施1名援彝干部联系1个贫困村并负责1个帮扶项目的“1+1+1”模式。要求援建党员干部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常态化帮扶的同时,更要积极培养所在村的党员后备力量,带领其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着力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四是稳步实施“孵化”工程。我区把援彝一线作为考验干部的“主战场”、培养干部的“孵化器”,始终做到“政治上高看一眼”,为优秀援彝干部“化羽成蝶”畅通晋升渠道。自选派援彝干部以来,已累计提拔重用16人,职级晋升12人,6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先进个人”,15人被涪城区委或昭觉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充分激发了援建干部的潜能、冲劲和动力。

  四、突出从严管理,注重从实考核,凝心聚力建好“制度约束厅”。一是常态实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行动。我区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严管队伍的有力抓手,精心制定13项管理规章制度,配套完善操作细则,着力引导援建干部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实干担当。全面加强对援彝干部人才的“绣花式”管理力度,坚持从细微处入手,工作明确到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头,采取“周汇报、月互评、季小结、年综评”等措施,统筹推进前线指挥部、挂职乡镇副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二是规范施行“积分制”管理模式。我区坚持以“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考核”为导向,将全体援彝干部人才悉数纳入积分对象管理,始终把干部职工的一贯表现作为管理评价的基础,科学设置“加”“扣”分项目,切实做到加分项目聚焦工作实绩,扣分项目剑指责任担当。三是科学执行“立体式”考核机制。坚持三方测评(前线指挥部、挂职部门和联系村群众测评)、绩效集体评议、考核结果公示等考评方式,形成全覆盖、无盲点考核体系;坚持考评结果运用,将每季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援彝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援建干部人才队伍。
发布人:木子 发布时间:2019-12-13 10:44 收藏 阅读人次:126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