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党的事业需“有心”插柳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在散文《老师领进门》里,讲述了自己小学时在“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在文末,作者这样写道:有一年,我回家乡去,遇到田老师正拄着拐杖在村边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读完这篇纪实散文,颇有些别样的感慨,不说文中所写的“田老师”讲的故事如何精彩,不说从当时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的辛苦,也不说成名后的刘绍棠对启蒙老师的无限敬仰,单说这“无心插柳”,便可以领悟到关于事业、关于人生的诸多道理。这个源自《增广贤文》中“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短语,凝聚着多少育人的心血?真是看似“无心”实“有心”呀!

  一位教师朋友曾说起一件事,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来信说,感谢老师当年对他特别的关爱,在他的心中,早把老师当父亲了。这位教师朋友见信后有些疑惑,因为他觉得当年这位学生属于中等成绩,并没有得到老师多少特别的照顾,他怎么就独对老师有这般的感受呢!是呀,在这位老师看来,即使这位学生有所成就,老师也是“无心插柳”罢了!这可能就与刘绍棠的老师所说的“无心插柳”一样,是老师面对的学生多了,且一视同仁,因此就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

  作为受教育者来说,老师对他的点点滴滴,都会影响他的成长。古人曾用“插柳之恩”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而老师工作的对象又是一个又一个的群体,所以常常以为自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这“插柳之恩”,看似无心,实则是极度用心。只有倾情地付出,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美丽景象。

  这“插柳”之道,由教师的工作推而广之,广大的党员干部们,在深入践行“初心使命”,带领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也是在不断地“插柳”么?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如果真正“无心”去“插”,那插下的“柳”可能就成不了“荫”,不仅功亏一篑,而且还会影响了大局。因此,“无心插柳”只能作为一种谦虚的回答,并不能以此为由,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相反,要用满腔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脱贫”才能成真,“小康”才会实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和人民的事业贵在“用心”。那些成就颇丰的教师感叹“无心插柳”其实是一种谦逊、一种低调的勤奋罢了。这看似无心实有心的“插柳之道”,在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大家都来“插柳”,用心插下的一颗颗“柳”,定会迎来“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喜人画面。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19-12-16 10:24 收藏 阅读人次:17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