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80后的“不惑”之约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人民政府 李朝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作为80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群体也陆陆续续抵近“不惑”。我们是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里无忧无虑茁壮成长的一代人,是那个年代首批独生子女,曾被媒体“不逊”地形容为“垮掉的一代”,因为他们在我们身上似乎没有看到父辈们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等品质。但随着我们逐步迈上社会的舞台,用一个又一个“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事实来演绎“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剧情反转”,情况才有所缓解,更或许是90后、00后转移了视线,成为新的聚焦点。于是,80后群体继续用“桀骜不驯”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惑”的是思想。80后亲历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昌盛,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辉煌历程。我们是改革开放最为直接的受益者,也算是半个参与者,我们生命的前十年历经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时期,从“三月不知肉滋味”到“挑三拣四”只吃瘦肉;我们生命的第二个十年承接了国家教育的红利,赶上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及接受职业教育或高等学府教育的机遇,成为家中的“小知识分子”,走到哪里都能受到长辈的谆谆教导、寄予无穷希望;我们生命的第三个十年,迎来了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高速发展机遇期,或就业、或创业都是“顺风顺水”。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对于美丽祖国的强盛、对于古老民族的复兴,我们有着更深更为直观的感情和依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意识早已融入在我们血脉中,我们从未辜负党的期望和时代的重托,年少时的桀骜不驯,更加坚定了我们共产主义事业的理想和追求,对于认准的道路和方向我们始终百折不回。

  随着阅历的增强,我们“不惑”的是拼搏。一转眼,80后陆续为人父、为人母,开启新的生活模式。工作中,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着或普通或艰巨的职业,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生活中,随着全面二孩的开放,“四二二”的家庭结构,压力来自各方各面,我们看似坚强,内心也会有脆弱。环顾四周,都是期待的目光,柴米油盐、年迈的父母、繁琐的工作,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在父母眼里,我们是家庭的传承,理应挑起家庭的重担;在同事眼中,我们正当盛年,攻坚克难我们必须一马当先;在孩子眼里,我们无比高大,是他们挡风遮雨的蓝天;在伴侣眼中,我们跌跌撞撞,是那个和他(她)共度一生的人。生活终将归于平淡,但生活有时也需要仪式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首歌、一部电影而泪流满面。独处时,我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小酌一杯时,我们“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率性时,我们“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家庭与责任、工作和生活相互交织,我们在拼搏、我们在探索、我们在破壁,我们在寻找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随着悟性的增加,我们“不惑”的是远方。记得儿时最喜欢看的电视连续剧便是《西游记》,觉得这几乎是寒假和暑假的“标配”,就如同读大学时吃方便面,如果缺少了火腿肠,总会觉得这顿“标餐”意犹未尽。长大后才明白,86版的《西游记》不过短短的25集,但感觉总也放不完,似乎永远没有结局,这似乎正是我们美好童年的过往。远方是什么,远方或许就是这份意犹未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其实《西游记》的片尾曲早就告知了我们,诗和远方就在我们脚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无论再高的山、再陡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往前走,总会有达到目的那一天。读书时老师经常对我们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我们种下一颗不忘初心、积极向上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一朵笑得比“向日葵”还绚丽的花儿,这就是诗和远方。

  其实还有一群老“80后”“90后”在以身垂范,引领我们这群新80后人生的方向,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深藏功与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所走过的路和历经的磨难,那便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一个人有一段岁月,一个时代有一段回声,我等80后当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气概赴一场姗姗而来的“不惑”之约,用拼搏、奉献、担当、作为来奏响一曲属于我们的时代最强音。
发布人:龙泉寒月 发布时间:2019-12-17 08:38 收藏 阅读人次:308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