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撰写“文章”要力戒形式主义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出江镇人民政府 刘万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一篇好文章本应自然而成,就能妙手偶然而得之。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都希望能妙笔生花,在写作中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让读者身临其境地融入文章中,读后有感触,学有参照,做有改进。然而,一些作者喜欢“华众取宠”,生搬硬套地找一些“热词”强加于“标题”上,貌似以“字眼”亮眼醒目,实则文章内容不具体,可读性不强,不但没有体现出“风向标”的作用,反而会误导读者,成为“逆向”引导的反面“素材”。

  笔者认为,作为撰写“文章”的作者,还是要朴实“接地气”的写文章,要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要从浅入深地切入要害去写,才能写出见人见事见思想的好文章,这样才更具有可读性。如果一贯以“字眼”来博取读者的“眼球”,没有写出文章的真谛,寄希望于读者“被动”授受“观点”,这样的文章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罢了。

  紧跟时代潮流,要树立“风向标”。对于广大作者来说,写作如历史的车轮在不断的滚滚前进,只有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写作上的“新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写出好文章。对于大部分来自基层一线的作者,就更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把握党的新时代宣传思想,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撰写宣传文章。特别是针对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大呼特呼,让主题教育深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心中,不但让思想受洗礼,更要让行动落实处,做到谋事干事往心里走,落实工作奔实里去,在解决问题中才能有担当有作为。在撰写文章中,有的作者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特别是一些“口号”式的文章,看上去很“新颖”,内容也很“充实”,方式方法表述也“到位”,但在联系实际工作中,有些提法过于“教条”,并且对一些当前可能出现的矛头性趋向性问题还存“点头不点尾”的现象,甚至有些作者在文章用词过于“前卫”,有“九天揽月”之现象,在推动工作中无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如果作者不能力戒“写作”上的形式主义,也就不能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造成的工作危害性将会更大。

  写作源于工作,要朴实“接地气”。大部份作者在撰写文章中是结合工作和生活由感而发的,把繁杂和繁重的工作总结到位,文章地气味十足,也从文章中反映出各个阶层劳动者的“缩影”,深受大家的喜爱。对于基层一线的作者来说,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各项政策的“决策”,只能把写作当成业余“爱好”,真实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间接的为决策层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就要围绕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基层老百姓的实际需要,把困扰基层工作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撰写出来,用生动的例子列举出来,用朴实语言表述出来,用有效方法和手段破解这种“不实”现象,就能为大家提供解决一切困难的“药方”,找到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有“良方”,这样的文章才深受基层党员干部的“喜爱”。

  观点论点独特,要触动“有灵气”。一篇好的文章,能不能让读者阅后有收获,受到更多的启示,关键在于观点论点上,观点论点是否独特新颖,就需要作者下功夫进行全面构思。标题决定文章的走向,一个好标题胜过“半篇”文章,构思决定文章的走向,内容决定文章的质量,用词是否恰当决定文章的“含金”量。尤其是在党员干部的作者中,在写作上,就要准确把握党的理论思想,准确把握党的宣传路线,准确把握党的舆论阵地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观价值观,力戒写作中“夸夸其谈”的形式主义,才能为全社会传导正能量。同时,在结合工作撰写文章或经验做法时,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阐明观点论点,在文章中要特别突出“有血有肉”,让文章有了“血性”,才能在文章中体现出见人见事见思想,使读者能身临其境的阅读文章,还能让读者吸取文章的“灵气”,才会受益更多。
发布人:蓝色戈丁 发布时间:2019-12-18 16:53 收藏 阅读人次:35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