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纸短情长:“十一书”中的初心真谛

贵州省贵阳市云关乡 徐欣悦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一部名为《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的微纪录片感动了无数共产党人。贺页朵的“宣誓书”、傅烈的“绝命书”、寻淮洲的“请战书”、王尔琢的“托孤书”、卢德铭的“行军书”、张朝燮的“两地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左权的“决心书”、陈然的“明志书”,纪录片用一封封真实的书信重现英烈们的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一书给发妻,携手革命共谱青春之歌。他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她是秀外慧中的窈窕淑女,随着时光的迁移,炙热的感情让两颗年轻的心依偎在一起,因两人有共同的志向,又在命运交叉口分别前行追梦,为了党和人民纷纷牺牲,这就是张朝燮和王经燕的故事。1925年,王经燕接到组织派遣,要到千里之外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张朝燮鼓励内心犹豫的妻子踏上求学的旅途,“猛进猛进,学成归来杀贼”,这是临走前一名丈夫对妻子的美好祝愿,也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此后的两年间,两人鸿雁传情,成为彼此革命路上的坚实后盾。不料,离别来得悄无声息。1927年,张朝燮被百余反动匪徒包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听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王经燕毅然回国接棒共产主义事业,1928年在省委机关被破坏时不幸被捕,后惨遭杀害,时年26岁。“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我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生命才有意义。”张朝燮和王经燕奉献小家幸福,坚守红色初心,在革命路上共谱青春之歌。

  一书给父亲,血洒巴蜀铸就红色信仰。“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父亲不必过于悲伤,还可以再讨一个或继承一个,你就当作没有生我这样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想法。我自问没有什么对不起家庭的地方,但是使你现在十分悲伤。我并不悲伤,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的。”这是年仅29岁的革命烈士傅烈在临刑前写给父亲的“绝命书”。傅烈在法国留学期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回国后,他临危受命,入川重建党组织,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组织党员开创红色事业新局面,使得四川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1928年3月9日,傅烈在兴隆巷8号一幢灰色小楼里开会时被捕,灌煤油、铁丝穿手指、吊着毒打,无论是多残酷的逼供,他也只留下一句“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绝不透露一丝党的情报。傅烈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每个共产党员做出鲜明表率,他坚守初心,为共产主义贡献出自己短暂却璀璨的一生。

  一书给后来人,英勇就义沸腾后世热血。虽为富家子弟,但从小就知民众劳苦,怀着“工业救国”的梦想,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和同学踏上街头响应五四运动。红,是夏明翰眼中的热血,更是他的信念。1920年,不顾祖父的阻挠,夏明翰离家出走积极投入工农运动,发动秋收起义、平江农民暴动,带动弟妹一起革命,不断点亮中国大地上的红色星火,让革命传播得更深、更广。1928年3月18日,纯洁的灵魂也逃不过无耻的背叛,夏明翰不幸被捕,在审讯室,敌人对他用尽酷刑,终于失去耐心决定对他执行枪决,临行前他大笔一挥写下感召无数后人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一纸二十字,展现的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绽放出了一个纯粹的共产主义斗士的耀眼光芒。

  时至今日,这些英烈们的事例仍然激荡着每个共产党人的内心,当今,我们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机,更应从“十一书”中悟初心真谛,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发布人:南明静子 发布时间:2020-1-3 10:21 收藏 阅读人次:28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