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逝去的岁月 不变的年味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人民政府 刘万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夕阳下,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寥寥炊烟,偶尔有几声零碎的爆竹声,打破山村的宁静,谁家的年夜饭又准备好了;村庄里,男女老少,各自分工,忙里忙外,偶尔还来点带“左”的音调,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灶台上,锅碗瓢盆,腊肉香肠,水发干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磨子边,手脚并用,石磨豆腐,嘎吱嘎吱,再哼上小曲也是幸福的享受;桌子上一支大笔挥墨写春联,小孩拿着红纸一边追逐一边嬉闹,嘴中还念念有词的“贴春联了”,逗得文笔先生笑逐颜开,提笔写个不停。这些是我儿时在乡村过春节的景象,至今仍然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乡村山水,家乡情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对于离乡的“游子”来说基本上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和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家乡的产业发展是否搞起来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否发生了改变,腰包里的钱袋子是否鼓起了,出行是不是十分方便了,山货销售是不是更快捷高效了等等,都是异乡“游子”最关心的事。看到家乡的变化和一些经验做法,都会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极力推荐,使自己在异乡工作起来也有面子。

  乡音无改,乡愁难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单位的调动,现已离开家乡在异地工作了20多年,每逢春节时,游子思乡心切,愿故人重聚,说说家乡话,喝喝家乡水,饮饮家乡酒,吃吃家乡饭甚是美哉。每逢春节回到村里,看着年轻小伙伴们,心里慕名有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之感,也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忧。身为党员干部的我们,联系工作实际,有时候也在想同一个问题,都是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跨省去外地工作呢,是不是乡亲们不“挽留”,还是对乡愁缺少“眷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党员干部无论走到哪里,心里永远装着人民群众,虽然离开自己家乡到异地工作,更多的是带着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嘱托在异乡奋力拼搏,才对得起生我养我的故土,乡愁自然就难以忘怀。

  时过境迁,年味犹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的发展永不停息,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也永不停止,在奋斗的路也永不止步。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只要肯奋斗,一日三餐,餐餐如过年是完全能实现的。现如今,随着新时代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已产生了不少影响,比如过去手写春联贴门上,现在已有了很多变化,购买印刷字体的春联随处可见,也显得“工整”“大方”和“美感”,但缺少了写春联时的“手感”和贴春联时的“墨香味”;过去用柴禾炖腊肉,厨房传出来的是锅碗瓢盆组成的交响曲,现如今已开始选择快捷方便的手机下单和录“抖音”发朋友圈,只要有需求,“快餐”随时准时送达,但缺少腊肉的香味满屋子钻的“味道”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丰富感和快乐感。不管新时代发展如何变化,生活方式参杂了信息时代的“范儿”,但年味依然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消失。

发布人:蓝色戈丁 发布时间:2020-1-8 16:02 收藏 阅读人次:25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