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携手创建更多的“幸福里”

山东省潍坊市委组织部 刘文晓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12年夏天,我研究生毕业,考取山东省选调生,回到家乡的一个乡镇工作,开启了职场新生活。

  “回头看”七年多的时间里,有好奇、劳累、兴奋的杂感。但印象最深处,永远是那些与群众一块干、一块回味幸福的时刻。

从一堆“五里”到一家“幸福里”

  在离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县城东大约5华里的地方,分布着几个名叫“五里”的村子。刚入职一周左右,上级号召选调生到社区和村一线锻炼。我的第一个前沿“战场”就是五里社区,当时整个社区处于拆迁状态,李家五里村首当其冲。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在拆迁现场,先是在指挥部从事文书工作,参与起草和保管各种签约合同文书、宣传资料。容不得一丝马虎,稍有差池,群众就会“炸了锅”。大到房屋和耕地的面积,小到一口井、一棵树、一座坟,必须精准测量、公平评估、如实登记。白天,参与筹划、动员群众、拍摄录像和图片资料;晚上调度总结一天的工作,准备第二天要用的资料,工作从早上五点到夜里十二点,身累却心里敞亮:棚改拆迁利国利民,虽然个别群众一时不理解,但总会迎来发自内心感到幸福的那一天。

  只要干部公平公正,群众就会心服口服。单单是抓阄环节,就有两轮。有一轮是随机确定抓阄顺序,第二轮才是分房顺序。等到老房子推倒了的时候,若还有群众对曾经的资产内心存疑,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正式拆迁前几天,我们就已经通过录像机、照相机把关键物证留存下来,为了给各方一个明白的答复。群众从疑心到放心,转为热心参与家园建设,各项工作也就势如破竹了。

  建成后,群众给新家选择了一个无比温馨的名字—“幸福里社区”。虽然我调离了“五里”,但是我的心入住了“幸福里”。

从党政部门“操心”到市场主体“省心”

  2017年,我来到潍坊市直工作,开始接触联系服务企业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这项工作没有成熟规律、成型机制。高层次人才、投资商、企业家、个体经营者等等,广大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户一户上门走访,和企业职工“坐在一条板凳上”,认真倾听诉求和建议,以问题解决打开了工作的突破口。我越来越感受到,人人构成了地方发展的环境。党员干部是“第一环境”。干部作风务实,为市场主体操心,无形之中就会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投资者涌入。

  工作中最愉快的时候,就是企业反映问题我们帮着圆满解决的时候。一些企业负责人由衷地说:“现在经商办企业比以前省心了”。

从“向右看齐”领导到“全体都有”落实

  有段时间,一些干部身上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受委托,我和同事们开始研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接下来拉开了一场场调研座谈会的“长跑”。白天筹备会议、参加会议,晚上整理思路、形成纪要,逐渐掌握群众呼声、干部心声的焦点。为积累有益经验,先后到济南、哈尔滨、成都等地“取经”。经过热烈讨论和反复易稿,及时出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顺应基层新期待,我和同事们再接再厉,出台诬告陷害类信访举报查处办法。系列组合拳,树立了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导向,激活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再有急难工作,领导带头在前,干部全员行动成为新常态。不少基层干部感慨,“让人放下了包袱、解除了顾虑,更加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齐心协力抓落实,成为基层一道美丽的风景。

  前一阵,岗位有新调整,我到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科报到,成为一名“服务党员的党员”。“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在市县镇工作机构里,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普通工作人员,始终与基层群众心心相印,他们在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不懈奋斗。我们将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深入学习先进典型,努力创造更多成果,让更多群众生活在更高层次的“幸福里”。
发布人:潍县晓子 发布时间:2020-1-12 08:29 收藏 阅读人次:27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