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馓子里的年味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选调生 张宝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曾经,馓子是家乡的名吃,也是留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年味。我的老家在皖北界首,那里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以面食出名,馓子就最具有代表性。

  馓子,像一个张开翅膀的蝴蝶。颜色黄亮、口感酥脆,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换句话说,好吃点心原料都很普通,馓子也一样,无非是油、面、盐的组合。母亲常说馓子吃的就是面味和盐味,庄稼人不吃盐面是没有力气的。

  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时才会炸馓子,妈妈会提前将两个大瓷盆洗刷干净,放上十几斤面,放盐用温水活好,然后给面盖上厚厚的棉被让它“醒一醒”。一夜过后,面醒的差不多了,妈妈通常会喊上婶婶来帮忙,先把面放到案板上切成小方条,婶婶负责把小方条搓成又细又长的“面筋子”,搓条是个技术活,它是保证馓子粗细一致、口感酥脆的关键步骤,搓条讲究粗细一致,不能断。完成搓条后,爸爸负责把搓好的条一圈一圈的“盘进”瓷盆里,每盘一层要用花生油或者香油浇一层,这样的炸出来的馓子才会香。“盘”条结束后,用地锅烧开一大锅油,用两根粗细一致的树枝将“盘”好的条抻成蝴蝶状放进滚烫的油锅,几秒后馓子就炸好了,刚出锅的馓子还带着油花,又香又脆,飘香一个院子。

  老家人眼中的馓子,不比海参鱼翅逊色。小时候年景不好,日子紧巴,没啥吃的,馓子成了老少咸宜的美食。金黄的馓子整齐码在萝筐里,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便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年味。家乡还有个风俗,“坐月子,泡果子(油条)吃馓子”,馓子是营养丰富的“月子餐”。亲朋家小孩满月,约上几斤馓子油条,放上几斤红糖,扯上一块红布。用竹篮子码好,小跑着送过去,就是最有味道的满月礼。送馓子,那时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儿。

  现在好多人都不炸馓子了,都是上街买。走在老街上,看到圆圆的萝筐,筐内盛满金黄色的馓子,听到卖馓者独特吆喝叫卖声,浓浓的馓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卖馓者多聚集在集市一角,或设摊卖馓,或现炸现卖。虽然现在超市商场里都有馓子制作和售卖。但是不得不说,吃馓子想年味儿,还得是妈妈亲手做的。
发布人:我和我的祖国China 发布时间:2020-1-14 11:12 收藏 阅读人次:37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