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给“拒绝提拔”补补“关爱”

山东省潍坊市委组织部 刘文晓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现实工作中,应该说大多数干部是希望得到组织和群众认可,实现职务职级晋升、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当然,在个别领域、个别同志身上,也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存在“拒绝提拔”等罕见的现象,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存在即合理。”那么,对“拒绝提拔”背后的人和事,需要密切关注和深入挖掘。讲政治是对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如果是事业需要、工作需要,需要提拔具有过硬能力的干部到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私心,服从党的安排和组织分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其他有需要克服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向组织提出,统一按政策规定予以集中解决或合理考虑。如果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想不开、存在任性行为,则必须接受组织的调查和处理。

  哲学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对于干部调配工作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党政班子由具体的领导干部构成。在建强班子和干部调配工作中,想要提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需要综合考核干部特长、专业要求和能力禀赋等多元因素。一个地方真的出现了“拒绝提拔”等极端现象,真得反思一下是不是存在“为人择官”“小圈子”“思想政治教育不严”等现象,并及时抓好整改提升,切实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能力。

  最好的管理是激励关爱。还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不少干部尤其是女干部受到家庭因素过多限制。家属有卧床生病的,亦或孩子年龄比较小等因素,牵绊着党员干部的心。比如,在乡镇一线,如果两口子都是乡镇一线干部,就容易出现一方渴望进城照顾家庭和老人的现象。从人情角度来说,这种要求并非没有道理可言。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尤其是基层单位,处理好干部因需调配与激励关爱的平衡。要加大对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强化工作保障,更多在解决家庭子女等后顾之忧上下功夫,让干部拼得放心、干得带劲。尤其是健全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确保随时掌握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和心理波动,为干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环境。
发布人:潍县晓子 发布时间:2020-2-13 11:14 收藏 阅读人次:3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