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村支书的“三个一”筑起村民防“疫”墙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晚上11点了,湖北房县化龙堰镇汤峪河村村书记张明春来到村口卡口,仔细检查卡口设施,跟值守人员交班后,开始了他今天的夜间卡口值守任务。这是张明春连续抗“疫”的第35天,微弱的灯光下张明春的身影看着有些疲惫,跟白天风风火火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去夜间值守期间,早上六点多到晚上10点,是他的工作时间;家——村委会——卡点——村户是他的全部路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说,最基层的村社扛起的责任不可小觑。由于思想意识的不同,老百姓的工作始终需要耐心和方法。从媒体报道可知,那种认识不到位、不按照要求主动防控的群众各地都有。不管是农村的村社,还是城里的小区、单元,都需要全覆盖的值守监控。新闻中的湖北房县化龙堰镇汤峪河村,是千万个乡村之一,而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张明春,在抗“疫”战斗中不是只当“指挥者”或“评论员”,而是身先士卒,每天用他的“三个一”筑起一道牢牢的村级防线。

  一个人的“队伍”讲道理以服众。群众工作就是这样,有时候高大上的理论没有多大的作用,需要与群众零距离才能服众。面对一些村民不听话非要出门,还不听巡逻队和量体温的村干部劝导的严峻问题,张明春没有抱怨,而是骑着自己的摩托车穿梭在村前屋后,拿着大喇叭进行重点劝诫。“都听到举报了,说你们五组的还有扎堆聚众的,这都啥时候了,你们还出来亮相,不都是跟我一样老皮老脸嘛,有啥好看的?!”就是这样的话糙理不糙的劝诫,他在群众中树起了微信,大家也服他,不等他开口就自觉遵守了。通过这样的工作,村民们就会将被动地接受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一句话的“会议”抓关键求落实。说起“会议”,大家似乎就会联想到一坐就是半天那种听报告、听讲话的场面。疫情当前,容不得把功夫花在无益的“会议”上。张明春的“会议”,往往就是“你们先过去量体温,有啥情况及时很我说,我马上就过去了。”短短的一句话,有着三层含义,“你们先过去量体温”是对工作的安排,“有啥情况及时很我说”是对工作汇报的部署,“我马上就过去了”是自己责任担当的诠释。“没有那么多说的,就是完成任务”,这就是抗“疫”战斗最关键的东西。把开会的功夫花在具体的行动上,做到体温监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才是务实的工作。

  一瓶水的“盘缠”喝不完不言累。“早上六点多到晚上10点”,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早出晚归”。陪伴张明春的,是他的摩托车、大喇叭和一杯水。一天下来,摩托车也很累,“一天打好多遍火,电箱都坏了”;大喇叭一路行一路吼,也很累;唯有他的这杯水不累,往往“满瓶子水拿出去满瓶子水拿回来”。是张明春不渴吗?不是!是他承包了汉返人员的体温监测,在“跑到、量到、慰问到、宣传到”的常态化工作中没有时间,“刚准备喝口水,电话就又响了”,错过了时间,就干脆不喝了。从这瓶“喝不完”的水中,村民们也深知“张书记也累啊”,可他本人却乐此不疲。

  一个人的“队伍”,一句话的“会议”,一瓶水的“盘缠”,就是张明春抗“疫”战斗的全副武装。他用最接地气的形式,最讲实效的方法,日日为防疫工作奔忙。哪怕防控工作千头万绪,但一桩桩、一件件,张明春都靠前指挥、亲力亲为、推动落实。他不喊大口号,不当“评论员”,做的远比说的多。这是一种最朴实但又最能见成效的工作作风。从张明春的这“三个一”中,我们看到基层奋斗者筑起的一道牢牢防“疫”墙,为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20-3-4 08:12 收藏 阅读人次:2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