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抓好“扶”与“脱” 双边努力定“攻坚”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形容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双方“两厢情愿”。虽说这“苦肉计”在现实并不常见,但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两厢情愿”,这一理论在许多工作中都有指导作用。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剩下的“硬骨头”必须啃下来,另一方面已有的脱贫成果需要巩固,因此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其实,“扶贫”与“脱贫”是两个双方互动性强的词汇,政府真心“扶贫”,群众真正“脱贫”,唯有“双边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在脱贫攻坚中,作为肩负“扶贫”重任的党员干部,如果只把此项工作当成纯粹的“任务”,没能做到与百姓的“零距离”,攻起“坚”来就常常会处于被动,对被“扶”的群众满是怨言。诚然,群众中也确实有思想僵化的“顽固派”,但绝非主流。其实,群众的心灵是单纯的,之所以有的扶贫干部总是与群众“谈不拢”,一个愿“扶”,但另一个不愿“脱”,或者不愿为真“脱贫”而付出劳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感情不到位,“扶贫”成为了“一厢情愿”。

  怎样才能让群众“两厢情愿”呢?长征途中,红军队伍经过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时,当地百姓由于受敌人的反面宣传,因而在听说红军要来时不惜举家迁到深山里,就连碾子等工具都搬走了。而我们的红军队伍毫不扰民,战士们不惜用手搓稻壳,哪怕搓掉了皮,搓出了血……总之,他们用最真诚的行动颠覆了敌人的反宣传,让当地百姓觉得是自己的队伍来了。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别的事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共产党的队伍,正是靠着与百姓的鱼水之情,才得以日益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脱贫攻坚”是另一个战场,党员干部如果在感情上脱离了群众,就等于是孤军奋战,“扶”与“脱”不能融合,就很难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在扶贫工作先进人物的报道中,似乎都谈到了最初百姓的不理解,后来融入了群众,让群众觉得与他们是一家人了,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这,就是感情的作用。古人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虽不足取,但折射出的何尝不是感情的功效呢!只要感情到了位,那“扶”与“脱”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

  是故,扶贫干部只有带着深厚感情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在工作中展现新作为,体现真担当,才能抓住“扶”与“脱”这条关键的“纽带”。如何走进百姓,做百姓的知心朋友,确实是一项“技术活”。这项“技术活”不是靠巧手弄出来,而是靠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做出来。如果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彻底担当起“为民请命”的担子,与百姓的感情就深了。干部与群众大家都离不开了,“扶”与“脱”也就完全融合起来,“攻坚”的力量就更加磅礴。

  “周瑜打黄盖”是双方联合用计,而“扶贫”与“脱贫”是共同的美好追求,归根结底是全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境界上来说就无比高尚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只有常把“民间疾苦”挂在心头,增加一些感情投入,才能完全融入百姓,建立起纯洁深厚的感情。大家的心灵相通了,就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扶贫”的责任心更强,“脱贫”的主动性更大,“双边”一起努力,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很快实现。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20-4-10 07:33 收藏 阅读人次:2246

初审:图南 编辑:水见文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