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基层创新当谨防“皇帝的新装”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杨晓昱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基层作为新时代改革的“最前线”,每一项举措都务必要“实打实”才能垒好改革的基础,创新对于基层来说就是一种“积极的改进”,确保每一项创新举措在基层落地生根,改革才能真正改到位。如何真正发挥基层创新的正面效应,谨防创新举措沦为“皇帝的新装”,这不是任何一个角色的“独角戏”,还需上下互通、层层相扣、各个击破,在源头上杜绝各类“伪创新”。

  要在工作理念上摒弃通过“新装”识别政绩的考核规则及相关政策,“新装”不只是“新”,还在于“真实”。好的创新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民生活,提升老百姓幸福感,但一味追求“创”、强调“新”却不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可行性,再好的“点子”也只是海市蜃楼,“饼子”虽然画得大,吃不到便毫无意义。举个简单的例子,涉及法律工作则必然具备严谨性、合法性、正当性,司法、行政乃至具体执法工作都必须依照“法律”办事,即使是创新也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在遵循原则规则的基础上才能创新。然而实践中,某些“创新文件”下发到基层时,面对文件中要求的“创新举措”,做,便是与有关程序规定背道而驰,不做,便是工作怠慢不作为,对于基层而言真的“很难做”。基层创新既要接地气又要有“新味儿”,那就需要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升华”,而不是盲目推从、凭空而来的“时髦想象”。

  要在思想作风上打击虚伪欺骗的“势头”,鼓励仗义执言的“谏臣”,容错纠错才能“固新”。实践中仍存在部分为一己私利和自身安全不得不说假话的干部,一方面担心丢掉头上的“乌纱帽”,另一方面又畏惧说真话会被嘲讽愚蠢,殊不知蒙蔽双眼、欺骗自己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无知。改革创新需要容错纠错,正确地运用容错纠错机制能够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能够给真正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包。创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个基层干部都要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去不断试错和探索,这个过程不需要虚伪做作,更不需要欺骗说假话,要在敢闯敢做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惧问题才能有效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同样的道理,创新这项事业之所以能成为“创新”,正是因为它有不确定性和可期待性,对创新中的失误合理“容错”、适时“纠错”才能巩固和坚定基层创新的决心。

  要在创新实践中褒扬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让新事物“干净纯粹”,让创新者脱颖而出。创新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争议和讨论,如果所有人都以“随波逐流”的态度去“附和”,不敢讨论不敢提出问题,无异于将创新扼杀在了摇篮里。之所以说小孩的童心童言天真烂漫,是因为小孩的世界里没有掺杂任何杂质,眼里看到的就是嘴里表达的,基层创新就需要这种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担当。“祛除”那些打着创新的幌子掩盖问题的不作为,多一些敢说真话的“无畏小孩”,少一些阿谀奉承的“虚伪官员”,只有让“伪创新”行为消失,才能让真正创新者在干净纯粹的环境里创造出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思想。

  新时代吹响了改革的新号角,改革就需要打破思想桎梏,革新工作理念,在各方面推陈出新,但也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基层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追求“皇帝的新装”,更不是哗众取宠般地花样翻新,创新的本质就在于脚踏实地探索未知,在于不务空想的自我完善。
发布人:是昱不是玉 发布时间:2020-4-15 09:40 收藏 阅读人次:2674

初审:韦卡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