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吃得黄连苦 不怕辣椒辣 让脱贫更“托底”

重庆市石柱县南宾街道 文一普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老党员马培清家中同村民代表、扶贫干部座谈时说:“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如何让总书记念兹在兹的脱贫攻坚更托底?要吃得“黄连”的苦、不怕红脸出汗的“辣”,坚持党建引领,真正把初心使命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在基层的“泥土味儿”里,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敢吃苦是决心,会吃苦是能力,吃得苦才能过得硬。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是“时代楷模”黄文秀、“80后白发干部”李忠凯等成千上万扶贫一线干部的真实写照。“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面对信仰,是为党,还是为自己?面对选择,是城市,还是基层?面对攻坚,是出击,还是等待?面对危险,是逃避,还是前冲?对于我们年轻一代,对照榜样观之,在脱贫攻坚一线这样无数次的选择、无数次从彷徨到坚定,正是从“敢吃苦”到“会吃苦”,从“吃得苦”到“过得硬”的生动转变。

  不怕辣是勇气,吃得辣是意义,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基层扶贫工作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难免品尝到红脸、出汗的“辣味”。在“有辣味”的群众工作中,“接地气”要求我们“听得懂乡音”。脱贫攻坚一线,群众的“乡音”关乎着柴米油盐的“两不愁三保障”,亦有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还有对交通、住房、上学、环境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一些“有辣味”的“牢骚话”乍听逆耳,却可能反映着多年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利益复杂交织的“硬骨头”,揭示着制约事业发展的症结。“零距离”接触群众,难免直面挑战和困难,却能切身感受到群众生活的困苦和艰难。我们只有以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加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培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实事、谋利益,才能真正在脱贫攻坚一线做好群众工作。

  抓党建是路径,跟党走是归宿,有信仰才能有方向。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行百里者半九十”,越离胜利曙光无限接近,工作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越要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百年前,陈望道胸揣“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个信仰,专心致志翻译《共产党宣言》,竟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吃粽子,自己却浑然不知,品味着这种无可言喻的精神之甘甜。而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突出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突出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突出开发式内源式扶贫,涉及脱贫攻坚方方面面,正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指导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吃得“黄连苦”,不怕“辣椒辣”,让群众生活“比蜜甜”,正是初心和使命在我们基层一线的生动体现与火热实践。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发布人:龙河水暖 发布时间:2020-4-21 15:23 收藏 阅读人次:3656

初审:姜桃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