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小小“螺蛳粉” 蕴含组工“大力量”

山东省莒南县委组织部 王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曾去广西求学四年,铭记于心的有师恩、有友情,有内化于心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的风土人情,有峻美景色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阳光泼洒银滩上的北海风光。前不久被推上热搜的桂柳美食螺蛳粉,将我的思绪引回到我与螺蛳粉相伴的那段时光。

  去餐厅购买一份螺蛳粉,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烫粉、加汤、加料即可完成。然而它的完整制作工序,可不像家常饭菜那么简单。酸笋、酸豆角需要10多天发酵,辣油需要上等辣椒炝炒,花生米、腐竹需要耐心煎炸,螺蛳汤需要小火慢炖慢熬。待“配料”完成后,加入柔软劲道的细粉,一碗浓香、辣臭的螺蛳粉才算完成。浓郁的汤汁味道在舌尖久久不肯散去,酸笋酸得带劲,辣油辣得劲爽。

  一碗螺蛳粉,面上简单易做,内里却别有乾坤。想到如今从事的基层组织工作,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接触的都是与百姓切身相关的大事、难事、要紧事。原来毕业后的这几年,不曾忘记的不仅有螺蛳粉以辣臭闻名的美味,更有螺蛳粉中所蕴含的“为民精神”。

  微火慢炖出靓汤,淬炼干群相融的“能力”。螺蛳粉的灵魂在汤,浓汤的熬制,需要将螺蛳一颗一颗洗净,加入香料,与大骨一起微火慢炖几个小时,待大骨的营养溢出,与螺蛳、香料的味道一同融于水中,原汤才变得浓郁、鲜美。《菜根谭》中谈到:“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基层组工干部的历练蜕变何尝不是“炖汤”的过程,从不熟悉组织工作的“小喽啰”,变成深知百姓所想、群众所愿的“知心人”,离不开一次次在田间地头与百姓的烈日长谈,少不了一趟趟在街头民巷回应群众的所需所盼。从百姓与你不相识,到亲切地唤起你的名字、迎送你的身影,就是组工干部走进百姓生活、融入群众内心最好的印证。基层工作从来没有轰轰烈烈,向来都是不彰不显、润物无声,像滴滴浓汤,需要与群众“微火慢炖”,把干群之心“炖”在一起。

  特色食材包万象,彰显自我成长的“动力”。与其他汤粉相比,螺蛳粉满足食客味蕾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中的各种特色“配料”:酸笋、酸豆角、萝卜干、木耳丝、炸腐竹、炒花生是必备,还可以自由添加螺蛳、豆腐泡、卤猪脚等等,原本“单薄”的汤粉变得“厚实”,食客饱餐一顿,十分满足。可见“有料”不应仅是“锦上添花”,更是“不可或缺”。作为基层组工干部,应随时在思想上加料,拧紧“信念”之弦,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宗旨”之基,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初心,为群众做好每一件“贴心小事”。应时刻在行动上加料,多说“群众话”,谈心声、聊家常、知冷暖,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用得上;多做“群众事”,小到吃穿住行,大到共同富裕,都要走在群众前面,为群众架好桥、铺好路。组工干部给自身增加真“才”实料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更是“为民”的过程。

  酸臭绵长味道香,展现迎难而上的“魄力”。谈起螺蛳粉,最容易被提起的,是“酸笋”中浓郁绵长的“酸臭味”,这种“奇怪”的味道不仅没有影响食客对螺蛳粉的喜爱,反而因此被记住,成为“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网红美食”,受到广大网友追捧。当然,也不乏有对其味道“敬而远之”的人群。在基层组织工作中,当一些政策方针触及个别群众切身利益时,他们的情绪可能是不解的、急躁的,甚至是气愤的,这成为干群关系紧张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了考验组工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这些基层工作中的“不愉快因素”,犹如螺蛳粉的“酸笋”,处理得好,将会赢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可,助推工作开展;处理不好,将会危害群众利益,严重影响干群关系。这就要求基层组工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艺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政策方针,从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角度与群众耐心讲解,化解群众心结,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发布人:拼命小二郎 发布时间:2020-4-22 09:10 收藏 阅读人次:7253

初审:韦卡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

1Feng等等发布时间:2020-4-22 15:02

昨晚才吃了一碗,螺霸王的螺蛳粉

引用 回复

2拼命小二郎发布时间:2020-4-22 16:39

超美味,超爱吃,哈哈

引用 回复

3小双囍发布时间:2020-4-23 11:26

馋了,想嗦粉!

引用 回复

4红韵丹砂发布时间:2020-4-24 15:38

吃碗螺蛳粉都能悟出这么大的道理,太厉害了。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