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我看《大清相国》 ——为官者须心存敬畏

江苏省盐城市盐南高新区组织人事部 梁瑾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粗读《大清相国》,我感觉在看一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的清代戏;细细读来,书中的古人旧事似有穿越的功能,我看到的都是身边鲜活的人和事,如此强烈的代入感让我欲罢不能!掩卷,回味无穷。

  小说开卷大篇幅讲述陈廷敬科考取士之路,作者娓娓道来,读者的心随着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上起下落。通过这扇窗户,我们看到的是官场维艰,看到的是陈廷敬身上散发的光芒,一句“君子有大畏,成大事者,必须有所敬畏。所谓大无畏者流,其实不过莽夫耳”足见其少年老成,正因为他心存敬畏,成就了其清廉、仁厚、强干、铁腕的为官形象。小说虽然再现的是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但用现世官场代入毫无违和感,而“君子有大畏”应该成为所有当世为官者的“警世恒言”。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他的清廉仁厚来自于对信仰的敬畏。“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这是他的信仰也是他的心胸。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共产主义伟大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新生。社会太平了,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信仰危机,要么质疑要么放弃,信仰危机出现在为官者中危害更大。陈廷敬的清廉仁厚还源自于对百姓的敬畏。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党正是怀着对群众无比的敬畏之心,才换来了万众一心,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如今国泰民安,有些干部却逐渐被群众远离,为什么?因为他们缺了一份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训诫。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决惩治腐败,一头头大“老虎”、一只只小“苍蝇”纷纷落马,他们心中已无敬畏。

  “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他的强干和从善如流来自于对才能的敬畏。对自身才能的敬畏成就其强干,对他人才能的敬畏使其从善如流。纵观历史,凡贤明君主莫不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凡盛世都有尊师重道之风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场合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每一个为官者都要对才能有所敬畏。一方面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摒弃“无功既无过”的惰性思想,把自己的精力和才能贡献在为民谋福利的事业上来;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敬畏他人才能,从善如流,凝聚各方智慧,使结果最优化。

  “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他的铁腕来自于对手中权力的敬畏。他的权力是大清帝国给的,他从不忘上报圣恩、下抚黎民,行走官场五十余年的生涯,陈廷敬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满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乱世之乱,祸害有时;太平之乱,国无宁日。”所谓“太平之乱”,即是奢靡之风盛行、官场腐败。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了《大清相国》,指其必将严控“太平之乱”。而无数贪官的落马也鉴证了中央的反腐力度。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利用手中的权力行腐败之事是对权力的亵渎,而对于腐败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也是对权力的亵渎。每一个为官者都要充分敬畏手中的权力,坚决不为太平之乱,坚决遏制太平之乱!

  一部走心的小说,有结尾,也有一些永恒的东西。有人说《大清相国》借古讽今,通过陈廷敬的为官之路讽刺当今官场的流弊。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一个“鉴”字,对党和国家的“鉴”在“太平之乱,国无宁日”;对为官者的“鉴”在“等、稳、忍、狠、隐”的心机和韬略;对自我个人的“鉴”在“君子有大畏”。所以,我想《大清相国》是一部走心的小说,至少走到我的心里了。
发布人:12371网友58ubhv 发布时间:2020-4-25 16:21 收藏 阅读人次:2568

初审:姜桃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