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从“谁该用”到“该用谁”的变与不变

江西省萍乡市委组织部 李花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不断为“好干部”画像,各级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逻辑也越来越清晰,慢慢地从“谁该用”到“该用谁”转变中,摸索出一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选人用人路径。从“谁该用”到“该用谁”,顺序微调,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大不一样,这是一种改革升级的“变”,是对论资排辈、隐形台阶的“破”,对事业为上、人事相宜的“立”,在破立并举中匡正选人用人之风。

  从“谁该用”到“该用谁”,不变的是政治标准这条“硬杠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该,军中约也。”该的本义是指军中互相戒守的约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发出好干部“约言”:“二十字”标准、“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四有”以及“四个铁一般”“五个过硬”等,归结起来,就是干部首先要在政治上达标,选人用人首先要考察干部的政治素质。

  习近平在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关键时刻更能看出干部的政治“成色”。要把干部放到“攻坚战场”中去淬炼。毋庸讳言,有些干部“风调雨顺”时似乎有担当、能作为,甚至表现优秀,一路被重用。但一遇突发事件,或手足无措,或私心毕露。急难险重的大事要事中,每位参战干部交出的“答卷”都将被摆在聚光灯下,政治“成色”几何立见分晓,群众也看得清清楚楚。疫情期间,各地在选人用人方面作出了良好的表率,把政治素质好、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搞“伪忠诚”、两面派的识别出来、挡在门外、清除出去。

  从“谁该用”到“该用谁”,变化的是“事业为上、人事相宜”的更鲜明导向。“谁该用”,因人谋事,能不能干事常被忽略。在选拔干部时,不是考虑工作需要,因“年岁已高”就“实转虚”,简单搞论资排辈,因“关系不硬”就“别进门”,无形中设置隐形台阶,大大偏离了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选人用人的实绩导向,挫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影响了事业发展。

  归根结底,干部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必须与“事”紧密结合起来。“该用谁”,就是树立起更加鲜明的“以事择人”导向,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确保干部的选用与中心工作、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比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业,就要注重选拔熟悉基层工作、了解社情民意、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务实的干部;比如产业园区、开发区、国有企业等经济主战场,就要选配熟悉金融投资、资本运作、国际贸易、经营管理等专业型人才……

  识别干部常常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静态看干部各方面自身条件,动态就是要去看干部实践能力。选人用人时,要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比较差距、评价干部,从“更合适、更胜任”角度去把握,把那些能将自身条件优势转化为实践优势的干部排在第一方阵。只有这样,优秀干部才会大量涌现,党的事业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业绩突出的第一方阵干部选出来了,如何排兵布阵、做好这选人用人的“后半篇文章”,“人事相宜”是题中之义。“骏马能历险,犁地不如牛”,再才华横溢的干部放到不适合的岗位上也是抓瞎。有的干部抓经济工作有板有眼,把他放到文化线上可能就束手无策;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游刃有余,让他去搞理论研究可能就捉襟见肘。选好人,更要用好人,要注重人和岗、人和事之间的匹配度,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把干部德才素质的共性要求与个性区分相结合,做到因材施用,促进精准用人。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发,立足一个地方发展需要、一个领域核心职能、一个企业主营业务发展需要,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做到知事识人、依事择人,真正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对于事业发展才是大有裨益的。
发布人:半糖主义H 发布时间:2020-4-29 14:35 收藏 阅读人次:1419

初审:姜桃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