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关注“两栖”村干部 拉近“三十公里”

江苏省海安市李堡镇李堡村 王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有媒体报道,现在有些村干部“平时居住在城镇,忙时回村干工作”“白天工作在村里,晚上住宿在城里”,大家管这叫“两栖”村干部。

  其实不光是村一级,乡镇乃至县区一级机关干部“两栖”现象也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工作地和居住地相距不近不远,大概三十公里左右,来回车程近1个小时。“两栖”村干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提前下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精力放在“城市圈”的“逍遥派”;还有一种是能力优秀,挂职或兼职村镇职务,实际大部分事务都在县市完成的“遥控派”。

  “两栖”村干部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在现今形势下,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选择进城,工作圈、生活圈向城镇转移,本身无可厚非。这样的能人往往为村里倚重,是可以理解的常情,何况如今城乡交通通讯日益便捷,有心兼顾镇上村中事务,至少从技术条件来说不是难事。另一方面,村干部待遇低也是造成干部选择“两栖”的原因。据了解,村干部“兼职”的情况不算少数。

  “两栖”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是上级政令的传达和基层民意的反馈渠道的通畅性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将会失效,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会遭到削弱。二是影响到村干部对基层的态度和对群众的感情。客观距离的存在会造成主观上的疏远,容易造成干部与群众亲近感、信任感的缺失。并且发生紧急情况时“群龙无首”,农村重大风险的防范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后果极其严重。三是“两栖”村干部驾车往返城乡,支出不菲,容易滋生“车轮上的腐败”。

  “两栖”村干部是基层干部流失的一种具体表现。事实上,基层村干部不管是在环境条件上,还是在待遇保障上,都不如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这是不争的事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不保证休息”等现象,是基层村干部的现实写照。上下两头跑,左右难顾;大小村中事,远近不知。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级对基层问责的频率加大,村干部无辜“躺枪”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更增加了村干部想逃离“苦海”的念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是国家执政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在国家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和重要支撑。倘若基层干部持续流失下去、持续断层下去,久而久之,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受损。

  如何让“两栖”村干部“恒温”?首先要从村干部的人员调整上入手,逐步减少兼职或挂职村干部所占的比例,加强村干部的选拔力度。其次,要转变村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想法,拓宽村干部在镇村层次的横向选择面,尽量统一工作和生活区域。然后,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教育、交通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过于落后的现状,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最后,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严格落实村干部自身责任,对消极怠工、中饱私囊等违法乱纪现象严格查处,保证基层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

  近年来,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的推行,也为解决“两栖”村干部提供了思路。推行公职化设岗定责、规范化管理评价、工薪化待遇保障、持续化成长关注。发挥制度的力量去规范村干部队伍的建设,讲究奖惩兼施,着力解决部分村干部与群众“貌合神离”的问题。我们还要明确,对“两栖”村干部的治理要展现人性关怀,尊重村干部的合理诉求,保护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科学谋划、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
发布人:理想的车轮 发布时间:2020-5-2 10:28 收藏 阅读人次:2505

初审:楚搴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