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阳光问廉”架起干群“连心桥”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以前不清楚村上的钱用到哪儿去了。现在村上干了哪些实事,花了哪些钱,哪些人是低保户、五保户……在公示栏里都看得一清二楚。”近日,四川泸州江阳区况场街道保林村三组村民蒋地英说,最近自己经常去看公示栏,对目前的公示公开工作很满意。

  这是近日四川在线一则题为《泸州江阳区:基层公示公开不再“隐形”》的新闻中的一个场景。新闻标题中的“隐形”颇有些让人疑惑。读完报道,方才明白确有“背景”——2019年12月17日,泸州市《阳光问廉》直播节目江阳区专场通过短片《“看不了”的公示公开》曝光况场街道部分村(社区)信息公示栏不整洁、不规范的问题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况场街道立即整改、限期销号。“信息公示栏不整洁、不规范”,让群众“看不到”,当然失去了“公示”的作用;被曝光后及时整改,也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

  近年来,随着惠民政策的增多,群众对透明化的要求更高,各地的“村务公开”栏也发挥起了接受群众监督的巨大作用。然而,在某些地方,一方面,究竟有哪些惠民政策,老百姓根本不清楚,就算知道一些也只是从基层干部口中听来的语;另一方面,这些惠民政策究竟是谁享受了,百姓也不清楚。因此,畅通“上传下达”的渠道就集中在这“村务公开”上。倘若“公开栏”里只弄些“不整洁、不规范”的内容,让群众“看不了”,势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或许还会形成政策“灯下黑”的温床。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由于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有的惠民政策到了基层干部那儿就被“截流”了,群众无所知,名额却满满。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一些数额不大但又实惠的政策上,比如廉租房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城乡医保困难人群参保资助、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往往干部家庭或沾亲带故就把名额用完了。这样的“内容”,在“公开栏”里肯定“看不了”。就算基层干部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公开栏”弄成一笔“糊涂账”,也难免会让群众觉得“此地无银”。

  泸州市的《阳光问廉》直播节目,针对群众反映的“廉政”问题、“民生”问题直击现场,直击当事人,并要求“当事人”当场做整改表态和承诺。这样的“问廉”,虽然使一些基层干部红脸、出汗,但由于透明度大,监督力强,整改的速度也相应很快。就新闻中报道的“公示公开”的整改来说,处处以解答百姓的“疑惑”为准绳,将以前形式化的设在室内的一块公示栏增加到4块,而且设在广场上,宽敞明亮,同时开展信息公开业务培训,成立督查组,对各村(社区)的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这样,所“公示”的每一笔、每一项都能经得住推敲,百姓心里也就亮堂了。

  “公开”不是形式,“惠民”才是真章。倘若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在昏暗的室内“公开”,那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像泸州市这样来点毫不“客气”的“阳光问廉”,为杜绝惠民政策的“灯下黑”,基层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作出了良好铺垫。须知,“公开”二字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小觑。朋友间常常不“公开”,便很难“肝胆相照”;干部的工作不“公开”,和群众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调查结果不“公开”,就可能导致群众越级上访……但愿“阳光问廉”促进更多的“公开”,真正架起基层干群的“连心桥”。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20-5-6 06:05 收藏 阅读人次:2495

初审:吴晓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