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扶贫干部 扶贫路上的情怀与担当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人民政府 向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舟车劳顿、不畏山高路险,深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实地考察脱贫攻坚,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距离收官只剩不到8个月的时间,要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还得坚持将责任抓在手中、扛在肩上,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真正做到“身”到更要“心”到。

  扶贫并非朝夕之事,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贫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短期的工作任务,而是需要长期的指导和帮助的一项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便取得成效也是短暂的、一时的。因此,党员干部在做扶贫工作时,要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一鼓作气干到底;要以扶贫路上的先锋模范为榜样,勇于扛起脱贫攻坚的大旗。

  没有泥土味儿的干部,不算是称职的干部。“喊破嗓子”不如“俯下身子”,打开老百姓心理防线的通行证就是脚踏实地到群众中去,让大家闻到扶贫干部身上的泥土味儿。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扶贫更有宏观和微观的概念,扶贫干部若不奔波于田间地头、不穿梭于农家小院,又如何知晓贫困户的致贫因素?因此,扶贫路上切忌搞“一刀切”,扶贫干部务必要结合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原因,深入各自联系的贫困户家中,逐人逐项走访摸底,询查贫困现状、探寻贫困根源,针对贫困户不同致贫原因“靶向用药”“一户一策”,理清脱贫思路,科学研究脱贫路子和帮扶计划,确保“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真正做到量身定做、精准施策。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并不是直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就能够摆脱的,单纯给予物质,也只是短期实现了脱贫的假象,在物尽其用之后,又陷入了贫困的窘境。正所谓“有见识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发展”,扶贫既是资金的扶贫,也是精神的扶贫,精准扶贫更需要广博的视角、对比的思想、创意的思维。由此可见,做好扶贫工作,“授人以鱼”外,更需要“授人以渔”。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扶贫干部要积极想对策,在完善基础配套的基础上,给予技术上的培训支持,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之有“渔”的动力和愿望。此外,还要引导广大贫困户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当成是一种帮助,而不是全部依赖,让脱贫成为共同的目标,不让扶贫成为政府的“独角戏”。

  “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全体党员干部唯有强化责任担当和坚守民生情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发布人:草芯 发布时间:2020-5-6 08:54 收藏 阅读人次:3251

初审:邱莫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